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10大眼外伤处理方法

家庭医生在线 2014/8/22 7:32:19 举报/反馈

  眼外伤是指眼球或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机械性、物理性或者化学性伤害,发生各种病理性改变而损害其正常功能。正确处理眼外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眼外伤是常见的眼病:眼是人体的暴露器官,虽有许多自然保护设置,例如眼眶、眼睑、泪器以及丰富的角膜感觉神经末梢,对眼球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眼外伤仍是儿童单眼失明的原因之一。其次眼外伤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眼部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复杂,一旦受伤,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丧失视力。第三,眼球具有角膜、晶状体等无血管的透明组织,眼外伤后复原过程中,纤维疤痕组织产生,容易造成视功能的障碍。

  防止扎伤、烧伤和异物损

  眼外伤的预防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以免摔倒时尖物扎伤眼睛。家里人在使用强酸、强碱等洗涤剂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发生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然后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可让孩子轻轻闭眼,靠眼泪将其冲出,如异物是在白眼球表面,可用消毒棉棒将其沾出,切忌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因为这会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如果异物是在黑眼球表面,则应到医院请眼科医生帮助取出。

  专家提醒,孩子出现眼外伤,家长千万不要自行检查伤势,应该找一块尽量干净、卫生的东西将受伤的眼睛包起来,然后迅速到专业医院就诊。

  10大眼外伤处理方法

  1、伤情重者卧床休息,进半流食。

  2、包扎伤眼。

  3、眼睑结膜裂伤及角膜浅层擦伤处理同眼部浅层损伤,眼睑皮下出血初期冷敷,48h改湿热敷。

  4、泪小管断裂伤,对内眦部眼睑撕裂伤,应注意泪小管,如有断裂,须及时修复。

  5、前房出血,半卧位休息,可内服云南白药或维生素C、安络血等止血药内服或肌肉注射。有眼压升高或大片血凝块时,应使用降眼压药,必要时作前房穿刺及冲洗。

  6、虹膜离断时可滴散瞳剂,范围太宽或有单眼复视时,可行手术治疗(虹膜根部缝合术)。

  7、晶体脱位分:①晶体部分脱位:如无明显症状,可不处理;如复视严重,无法解除,可考虑择期行摘除术。②晶体全脱位:前脱位,应手术摘除。后脱位,脱入到玻璃体内,可行玻璃体手术。

  8、外伤性青光眼有①由于前房出血及晶体破裂或脱位引起者,行病因治疗。②挫伤性青光眼可先行药物治疗,口服降眼压药和应用可的松等消除虹膜和睫状体外伤性炎性反应;若反应消退后眼压仍不下降(一般3~6个月),可先考虑减压手术或激光治疗。

  9、外伤性低眼压可散瞳及皮质类固醇治疗,如有器质性损伤,针对损伤情况手术,如睫状体分离缝合术。

  10、眼底及玻璃体出血,应卧床休息,注意眼压,早期应用止血剂。长期不吸收,可考虑行玻璃体手术。

  眼外伤的用药安全:

  伤后应注意眼睛卫生,勿受病菌侵犯,引起感染。预防儿童眼外伤首先要强调安全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对学生讲解眼外伤原因和危害,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是远离危险,家长要把刀、剪等危险物品放到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不买劣质、袭击性玩具,不让儿童玩一次性注射器,禁放烟花、鞭炮,避免接近牲畜、家禽。一旦发生眼外伤,要及时、正确处理:化学伤要尽快就近用清水冲洗,然后再送往医院。发生机械性眼外伤,一定要及时就医。若遇开放性伤口,避免挤压和涂擦眼膏,应用硬纸盒盖简单保护后尽快送医院。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儿童防眼外伤应注意什么?

预防儿童眼外伤日常应注意家中的物品摆放位置,避免孩子因好奇触摸或碰撞物件导致眼外伤。在选购文具用品、玩具、生活用品时,应该考虑会否对孩子造成潜在危险。

Q:眼外伤后一眼失明,另一眼青光眼,还能干电焊吗?

眼外伤后一眼失明,另一眼青光眼,不能干电焊,这个情况下需要注意用眼和预防感染。需要流质易消化饮食和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Q:化学性眼外伤如何保健护理

化学性眼外伤:急救眼化学伤是眼科的第一急症,眼化学性眼外伤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急救是否及时和彻底与预后有极大的关系。急救的要点是分秒必争,就地取材,彻底冲洗。伤后立即在现场用大量的净水反复冲洗眼部,冲洗愈迅速愈彻底愈好,如现场无消毒的净水,用自来水或其他任何清洁水均可,切忌发生化学性眼外伤以后,不作任何处理,带着患者到处找医生或远端转诊,使化学物质长时间停留在眼部,持续产生化学性损害作用,加重眼部的损伤程度。预防1、加强安全防护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化学性眼外伤中,很多情况是工作中粗心大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2、对防护设备要进行改进并定期维修,防止化学物质泄漏。3、工人劳动时一定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以防止化学物质溅入眼内或烧伤面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