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第二届早产儿热点问题国际研讨会三大看点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3 1:53:21

  2012第二届早产儿热点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昨日圆满结束。活动请来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凯泽基金会医院、新加坡KK妇儿医院3名专家以及广州市12名知名新生儿科专家组成15个内容,众专家在早产儿营养与神经发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家庭医生在线参与了此次活动的报道

  纯母乳喂养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尽管我国早产儿抢救技术已达到国外技术水平,但是抢救过后对早产儿的营养问题却得不到重视。营养对一个早产儿而言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48%的生长迟缓与营养相关。与国外早产儿高达98%的母乳喂养率相比,我国住院孕妇的母乳喂养率仅只有一成,差异甚大。越来越多的共识表明,抢救早产儿不仅仅在于把孩子救活,更重要的是保证其以后的生存质量,而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治疗的重要基础,但是母乳喂养得不到推广,从而拉低了早产儿抢救的质量。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陈运彬建议,国内应该建立母乳库,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母乳收集才有保障,从而有效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陈运彬:我国早产儿母乳喂养仅1成 亟待建立母乳库

  早产儿出院≠没事 出院后追踪更重要

  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在对珠江三角州地区9个城市9家医院318例早产儿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出院时这些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率高达70.8%,意味着我国目前在针对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指导做得不够,对其日后的生活和发育都会造成影响。

  国外对早产儿出院后追踪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有30~40年代与90年代早产儿追踪的对立研究。遗憾的是,我国早产儿出院后随访追踪时间很短,仅仅只有3个月。我国目前对出院后的早产儿喂养方式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并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他希望,国内在早产儿回访追踪最好到2~3岁,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身体发育的追赶性生长,而且更应重视神经发育方面的随访。>>>崔其亮:早产儿出生前后1000天护理最重要

  6个月以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以2002年广西一对双胞胎宝宝为例,出生时哥哥有轻度窒息,弟弟中度窒息。治疗过后,双胞胎父母留下了中度窒息的弟弟在医院做早期干预,把哥哥抱回家正常喂养。弟弟在早期干预治疗下,大脑发育很快达到同龄儿的标准。一年半以后,双胞胎的父母带着发育有些“异常”的孩子寻医,经过检查,哥哥出生时因为有轻度窒息导致脑损伤,在没有做任何干预治疗的情况下,脑损伤造成了运动障碍。

  “出生时轻度窒息也可能造成脑损伤,如果在6个月以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孩子完全能正常成长。但孩子已经1岁半,脑损伤再没有办法逆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黄为民教授指出,“倘若每个医院都能建立一套系统的跟踪随访、干预治疗规范,我国早产儿的脑瘫发生率肯定能降下来!”黄为民:早产儿脑损伤诊疗可减低脑瘫发生率

  编辑推荐:

  徐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非不可逆

  男婴比女婴更易发生惊厥 高热惊厥用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康复治疗很重要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建议加强护理,尤其是皮肤护理以及肚脐护理。
第二,早产儿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建议尽量纯母乳喂养,而且需要少量多餐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第三,还需要加强拍嗝,降低发生呛奶概率。

Q:早产儿出院怎么护理和喂养

早产儿出院护理和喂养主要如下:
第一,早产儿建议加强皮肤以及呼吸道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第二,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第三,尽量纯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吸收以及提高免疫力。
但是需要注意少量多餐为主,避免过度喂养。

Q:怎样增加早产儿体重?

首先,早产儿出生后尽可能减少体重下降,要给早产儿保温,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补充适当的液体及热量,使生理性体重下降尽快恢复。其次,加强营养,尽可能母乳喂养,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假如母乳不足,或单纯母乳喂养,孩子身高体重增长仍不理想,就建议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母乳结合早产儿配方奶粉混合喂养。第三,均衡各种营养的补充,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A、B、D、E、K、钙、镁、锌、铜、铁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