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拉丁文学名:Gekkogecko)陆栖的爬行动物,全长34厘米。体尾等长。头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其直径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一片达鼻孔;吻鳞宽,不达鼻孔;吻鳞后缘有三片较大的鳞。头及背面鳞细小,成多角形,尾鳞不甚规则,近于长方形,排成环状;大而突起的鳞片成行的镶嵌在小鳞片中,行距间约有三排小鳞,分布在躯干部的有10~12纵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侧有三对隆起的鳞;胸腹部鳞较大,均匀排列成复瓦状。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别短小但无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余枚股孔,左右相连;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为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液浸标本成为深浅相间的横斑,背部约有7~8条;头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7条,色深者宽;腹面近于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1]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老挝。蛤蚧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太,身躯刚好能在洞内自由行动;遇敌即能甩尾逃脱,于事后长回,甚至其遇敌或捕获猎物时会对之紧咬不放。洞隙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在野外常单独或几条栖息一处。蛤蚧喜欢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难看到蛤蚧的踪迹。蛤蚧是药用动物的一种,由于长期捕捉,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眼部肿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眼部肿瘤作用的食物:马兰头、胡萝卜、石耳、桑树蕈、蒲公英、...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
毛真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白领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是干眼症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定时休息。电脑不应...
黄学林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因为在人眼表面有泪液层,它有滋润角膜、保护眼睛不受感染等作用。人们眨眼睛时泪液随之...
黄学林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有4大步骤:1、切口——手术医师使用眼科专用刀在角膜缘切开一...
陈伟蓉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外路手术相对简单,对眼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没有很大痛苦。但缺...
吕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