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岁女孩出现腿痛,之前有咳嗽、腰痛等症状,做 CT 检查后医生诊断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1.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腿疼痛。常见于长期弯腰、久坐等人群。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甲钴胺、甘露醇)等。 2. 腰椎管狭窄:椎管容积变小,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多由先天性椎管发育不良或后天退变引起。轻者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 3. 腰椎滑脱:腰椎椎体相对移位,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可能与外伤、劳损等有关。治疗方式取决于滑脱程度。 4. 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可产生疼痛。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如塞来昔布、仙灵骨葆胶囊),严重时手术治疗。 5. 腰椎小关节紊乱:关节错位导致疼痛。多因姿势不当或突然扭转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休息等改善。 鉴于病因未明,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您好,建议进行物理的治疗,注意如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作用: (1)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动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2)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3)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在牵引时,若将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4)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物理疗法 急性期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治疗时二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侧并置。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15-20次为1疗程. (2)间动电疗阖:可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经走行区逐点治疗,密波2-5分钟;疏刻波5分钟;间升波5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1疗程。 (3)超刺激电流疗法:可用两个8*12平方厘业大小的电极,一个横置于骶部,另一个竖放于腰部,接通电源后,尽快把电量调至8-12毫安,待强烈的通电感消失后,在2-7分钟内把电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每次治疗时间共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继续治疗至6-12次。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式手法治疗 这种手法治疗是一种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在患者骨关节部位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骨关节的功能解剖为治疗基础,以骨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手法技术,以达到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式手法采用不同的辅助运动或被动生理运动,进行腰椎棘突或关节侧的推压、震动以及腰椎的旋转、牵拉等手法,操作时可同进采用几种手法,并根据患者病情应用1、2、3、4四级力度。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剧烈、应激性高的患者可用轻手法;慢性或关节活动功能有所障碍的患者用重手法。时间一般以每秒1-2次的频率持续45秒、60秒或90秒。强度和时间可酌情选用。每一疗程5-10次,2个疗程之间休息10-20天。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炎和止痛药物口服;或者可用解痉镇痛酊外涂,以缓解局部疼痛。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复治疗方法。 (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袖处水肿较为明显,这不仅是引起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了消除局部的反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服服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静脉加压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3)对于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每日3次,每次8-12片,连服1个月左右;或者可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当于生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当于生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与硫酸软骨素A相同。若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可用维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克,分1次或3次口服。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1)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药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常用的方法: 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3-5次为1疗程。 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封闭1次。10次为1疗程。 3、5%葡萄糖或30%丹参液2-4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日或隔日封闭1次。10-15次为1疗程。此外,还有用维生素B1及复方当归液等作为封闭液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穴位封闭。 (2)局部区域性封闭:可分浅部和深部封闭: 1、浅部封闭:封闭范围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点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一般要求结合压痛点及精确的解剖部位进行。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进食及大小便时不得坐起和站立,严禁坐位和下床活动。因为卧床可以减轻体重、肌力和外来负荷对椎间盘的压力,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缩及破裂的纤维环修复。 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因为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可使腹压增加而加重疼痛。 4~8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取下腰围。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床铺清洁、平坦,要指导病人翻身,不能使躯干扭转,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牵引治疗时床尾抬高15°~20°,间断牵引,每日1~2次,重量5~10kg,每次1~2小时。因为牵引可拉开椎间盘间隙,使椎间孔开大,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而减轻疼痛。 坚持理疗、推拿、按摩,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 锻炼背伸肌、臀大肌、腹肌、股四头肌,如向健侧侧弯活动,腿屈伸活动上下午各1次,每次10分钟。 如患者已进行了手术,术后平卧24小时不得翻身,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若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可适当抬高床脚,防止过多的脑脊液渗出。若放置引流管,应保持引流通畅,勿受压或扭转,并坚持处于无菌状态中。 术后应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的变化,了解术后的恢复情况。加强护理,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并发症。术后2周开始,帮助病人锻炼背肌。注意疏导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宣传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其加强锻炼防止复发。
一般常常与损伤平面有关,多见于胸腰椎管压迫症,如果发生在胸段椎管压迫,常常表现为双...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常用的保守治疗有:⑴...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⑴.先天-发育性椎管压迫。
...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坚持核心肌群、腰背肌功能锻炼,练习下坐、侧摆动作,增强腿部力量,每日定期运动,锻炼...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椎管狭窄是有可能导致瘫痪的。如果压迫脊髓就会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的发生。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椎管压迫症一般是由于外伤挤压,炎症感染,后天性退变等导致的疾病,是没有遗传性的,不...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