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好时写字看不清且戴眼镜两年无改善,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如视力问题未准确诊断、眼镜不合适、眼部疾病、用眼习惯不良、环境因素等。 1. 视力问题未准确诊断:可能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但之前的诊断不准确,导致配镜不合适。需要重新进行全面的视力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 2. 眼镜不合适:眼镜的度数、瞳距等参数不准确,或者镜片质量不佳。应重新验光配镜,选择质量可靠的镜片。 3. 眼部疾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视力。需要通过眼科检查确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4. 用眼习惯不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中用眼等,会加重眼睛疲劳,影响视力。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和用眼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5. 环境因素:天气不好时,光线、湿度等环境变化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影响。尽量改善用眼环境,保持光线适宜、空气流通。 总之,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视力。
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片矫正。远视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次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远视眼为常见的屈光不正的一种。远视眼最近几年来开展的手术方法,可以手术治疗,有:PRK、LASIK、Ho:YAG激光角膜热成形术、透明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ALK、角膜切开术和Lasso等。本文就以上数种治疗远视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这些手术提供参考。远视治疗一直是屈光手术中较复杂的难题。据调查远视病人多于近视病人,北京某医院门诊调查发现:远视与近视的病人比例约为1:1.7。治疗远视的手术机理与近视相反:突出前部的中央角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运用手术方法治疗远视已成为眼科界重要课题。本文就治疗远视的几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作一个综述。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开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开术(photoreractivekeratectomy,PRK)于1993年首次成功治疗远视。早期资料显示以前的手术方法没有应用一个过渡区域,直至Deusch等在光学区域周围加一个过渡区域而使PRK治疗远视逐渐被人认识。光学区域周围加个过渡区域被认为可以阻止回退,它可以使光学区域陡峭的边缘变得缓和,而这陡峭的边缘极易引起代偿性修复反应从而降低手术疗效。Danjoux等曾应用一个远视消融盘和一个Axiconlens治疗远视。他先使激光通过消融盘,从光学区域的边缘处向中心减少深度的消融,直至中心保留部分未消融区,而这光学区域边缘是消融最深的区域。然后换上Axiconlens使激光从光学区域边缘向外周减少深度消融,形成一个过渡区域。O'Brart也提到了相类似的方法。最近的资料表明提高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是精细的消融结构:一个更大的消融范围可以保证一个更大的光学区域和过渡区从而减少潜在偏心的可能。Anschutz曾比较不同的消融区域发现9mm消融区域比8mm消融区域具有更好的屈光度的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更大范围的过渡区域可以阻止由于实质层和角膜上皮再生引起的回退,且较小光学区域很难保证切削区域位于角膜中心,而任何的偏心均可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PRK术只适用矫正低度和中度的远视。Sener等将病人按屈光度分三组:低度(+1.75D~+4.75D),高度(+5.00D~9.75D),无晶体组(>10D)。术后1年结果显示:低度组有66%病人的屈光度在±1D之间,高度组100%的病人的屈光度均大于+3D,无晶体组所有病人的屈光度大于+5D。Jackson等观察71只低度远视眼(+1D~+4D),17只中度远视眼(+4D~+6D)。术后1年发现89%低度远视眼和78%中度远视眼的裸眼视≥0.5。许多资料均报道相类似的结果。PRK术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回退,屈光度愈高回退愈多。回退与实质层和上皮的修复填充被切削的区域有关。但是由于复杂的伤口修复机制和个体的差异很难精确预测每个病人术后屈光度的回退情况。Pieti1a等认为回退有两个原因:(1)由于修复机制的切削区域的下方和周围处角膜实质层产生新的细胞外组织,如类型皿胶原和氨基葡萄糖基等,从而改变了前部角膜的曲率。(2)切削区域的向前的突出而改变了前部角膜的曲率。他还认为回退与上皮下混浊有关,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元关。在屈光度愈高的病人中,由于切削愈深,在光学区域的边缘变化愈明显,产生的代偿修复反应亦愈明显。一般在低度和中度远视的病人中,回退在术后3个月内最明显,以后屈光度基本保持稳定。而在高度远视的病人中屈光度回退更多,且部分病人屈光度回退可一直延伸至术后1年。PRK术后可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Daya等报道有6.7%的病人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Dausch等结果显示有8.69%。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1)偏心。(2)散光的产生。(3)失去了戴镜所产生的放大影像。更大的切削区域可减少偏心产生的可能性。上皮下混浊是PR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远视治疗中,由于激光扫描角膜的周边区域,故上皮下混浊在角膜周边明显,所以对视力的影响不大。有资料表明上皮下混浊与切削的深度有关,深度愈深,角膜的透明度改变愈明显,且在屈光度愈高的病人中愈明显。观察发现上皮下混浊不是均匀分布;在角膜上半部最不明显,这可能与上眼睑保护有关。脸间和角膜下半部由于泪液膜分布的不均匀和蒸发导致角膜上皮脱落和角膜脱水使上皮下混浊更显著。角膜上皮的修复由于所刮除的范围较广比近视所需时间长。老年人较易出现上皮缺损和点状浅层上皮糜烂等。有报道显示PRK术后可产生眩光和眩目,在早期明显,以后可逐渐消失,这可能与瞳孔的大小和所切削区域的大小有关。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方法与近视相反,是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周边角膜,使角膜中心变凸,即增加了角膜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远视的目的。与PRK术不同的是,LASIK术需要切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在角膜瓣下的实质层进行周边扫描。它所采用的激光切削方法与PRK术相类似:从角膜中心开始逐渐加深切削深度至光学区域的边缘,然后从光学区域的边缘逐渐减小切削的深度至过渡区域的边界,光学区域的边缘是切削最深的地方。整个扫描区域包括光学区和过渡区。通常采用光学区的半径为5~6mm,过渡区为2~2.5mm。为了减小偏心的可能,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角膜瓣覆盖一个足够大的光学区和过渡区。Klaus等按屈光度将远视患者分为低度组(+1~+4D)和高度组(+4.25~+8D)。术后1年的结果显示低度组和高度组的屈光度分别为+0.33D和+1.91D。Lian等报告36只眼(+l~+6D)远视眼行LASIK术治疗。术后6个月残余的度数为+1.0+0.68D,86.1%病人屈光度在±1.0D之间,91.7%病人的裸眼视力)0.5。Goker等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可见在治疗远视眼中,LASIK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LASIK术由于是在角膜实质中切削,保持了角膜上皮和Bowman氏层完整性,减少术后角膜上皮的填充、上皮下混浊的概率,术后疼痛小,恢复快,因此其安全性、预测性及稳定性都比PRK术好。但由于手术必须塑造一个角膜瓣,这就增加对手术医生技术性要求高,且出现了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如上皮植人、游离瓣、瓣移位等。LASIK术后可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在屈光度愈高(>+6D)的病人中愈明显。Davidorf等报告有3%病人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其中60%病人是高度远视眼;Goker等报告有6.8%(术前的屈光度为+4.25~+8.00D);K1aus等的结果显示:低度组为5%,高度组为7.3%。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原因主要有3个:(1)角膜表面不规则。在高度远视的病人中,泪液膜不能完全充分遮盖角膜面,在术后角膜中央突出明显,产生了类似于圆锥角膜的变化。病人发现当眨眼和使用人工泪液膜后,视力可提高。(2)切削区域偏心。远视治疗是通过周边切削而产生一个中央突出的有效的光学区域,如果偏心1或2mm,就会使视轴临近光学区域的边缘,从而诱导不规则散光产生。(3)失去戴镜产生的放大影像。LASIK术尽管保留上皮和Bowman氏层,但仍有伤口修复反应的发生,从而削弱了手术的效果,这在屈光度愈高的病人中愈明显。Klaus等认为在>+6.00D的远视病人中欠矫明显,尤其是角膜前曲率半径大于8.0mm者。klaus和Ibrahim建议采用更大切削区域和更光滑的过渡区域可在某种程度上欺骗角膜上皮,从而达到减少修复反应的目的。LASIK术后可有眩光和眩目的产生,尤其在晚上明显。这主要与瞳孔的大小和切削区域是否位于中心有关,一般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种感觉会逐渐消失。
最好是去医院戴镜矫正治疗、。
眼部肿瘤患者宜多吃具有抗眼部肿瘤作用的食物:马兰头、胡萝卜、石耳、桑树蕈、蒲公英、...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
毛真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白领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是干眼症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定时休息。电脑不应...
黄学林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因为在人眼表面有泪液层,它有滋润角膜、保护眼睛不受感染等作用。人们眨眼睛时泪液随之...
黄学林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有4大步骤:1、切口——手术医师使用眼科专用刀在角膜缘切开一...
陈伟蓉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外路手术相对简单,对眼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没有很大痛苦。但缺...
吕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