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导致尿痛、尿道口红肿等症状。其成因复杂,包括代谢异常、饮食不当、尿路梗阻、感染、遗传等。治疗方法多样,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代谢异常:体内代谢紊乱,如草酸、尿酸等代谢产物过多,易形成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来改善。 2.饮食不当:长期摄入高草酸、高嘌呤食物,如菠菜、动物内脏等,增加结石风险。要均衡饮食,减少此类食物摄入。 3.尿路梗阻: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促使结石形成。需治疗梗阻病因。 4.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引起结石。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酯等抗感染治疗。 5.遗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6.生活习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利于尿液排出。应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尿结石虽给患者带来不适,但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调整,多数能有效控制。患者要保持积极心态,遵循医嘱,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可呈滴沥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尿潴留。排尿有时有明显的疼痛,且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阴茎部结石在疼痛部位可摸到肿物,用力排尿时可将结石排出。完全梗阻则发生急性尿潴留。并发感染者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尿道憩室结石主要为下尿路感染症状,有尿频、排尿痛、夜尿多、脓尿及血尿,性交痛为突出的症状,有时有尿道排脓。男性尿道憩室中结石除尿道有分泌物及尿痛外在阴茎下方还可出现一逐渐增大且较硬的肿物,有明显压痛但无排尿梗阻症状。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结石小于lcm,结石位置有向下移动倾向、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无尿路感染的患者。(1)输尿管套石在膀胱镜下用套石篮将结石拉出,适用于小的活动性的中下段尿道结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适用于上段输尿管结石。(3)输尿管镜下取石或碎石输尿管扩张后放人输尿管镜,见到结石用液电或超声碎石器碎碎之,结石也可直接用取石钳取出。2.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适用于结石大于lcm,且表面粗糙不能自行排出者,或有输尿管狭窄及感染的患者,结石引起尿流梗阻已影响肾功能、或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无体外冲击波碎石条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原则上对双侧肾结石先取手术简便安全的一侧;一侧肾结石,另一侧输尿管结石,先取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先取肾积水严重的一侧.对有严重梗阻、全身虚弱不宜行较复杂的取石手术者,可先行肾造瘘。术前术后必须应用消炎治疗。
男性前尿道结石在阴茎或会阴部可摸到结石,后尿道结石可经直肠摸到。女性患者经阴道可摸到结石及憩室。X线摄片能显出结石阴影。尿道金属探条有特殊的感觉和声响。尿道镜能直接观察结石。还可进一步做一下实验室检查。1.尿沉渣细胞学尿沉渣细胞学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生理或病理的尿沉渣物中,有形成分主要有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各种管型(一种在肾脏形成的,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凝固状圆柱状物质)、结晶、细菌和寄生虫、肿瘤细胞。尿沉渣检查与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可互为补充、参照。2.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管型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的,尿出现管型一般是肾实质病变的证据,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若含有细胞,则为细胞管型;如含退行性细胞碎屑,即为颗粒管型;若含脂肪滴,则为脂肪管型。3.尿沉渣结晶尿沉渣结晶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中结晶与尿液酸碱度有一定关系。尿液结晶有多种,常见的有草酸钙结晶、无定型尿酸盐结晶、尿酸结晶、磷酸胺结晶、磺胺结晶等。尿液中的结晶可分为代谢性和病理性两类,代谢性结晶多来自饮食,一般无大的意义,持续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与结石相关。病理性结晶则与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