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多天不退,可能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母乳喂养、感染等因素导致。 1.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红细胞数量多且寿命短,破坏后产生胆红素增多。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不足。 3.胆汁排泄障碍:胆管发育异常,胆汁排泄不畅。 4.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 5.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影响肝脏功能和胆红素代谢。 6.其他因素: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引起。 总之,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的原因较为复杂。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观察。若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36.8μmol/L(8mg/d1),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胎龄小的早产儿有时血胆红素虽只有170一205.2μmol/L(10一12mg/d1),但也有并发核黄疸的危险,应予以注意。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值随日龄而异,足月儿脐血胆红素<42.75μmol/L(2.5mg/d1),24小时内血胆红素<102.6μmol/L(6mg/d1),48小时内血胆红素<153.9μmol/L(9mg/d1);72小时内<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24小时内<136.8Pm01儿μmol/L(8mg/dl),48小时内<205.2μmol/L(12m8/dl),72小时内<256.5μmol/L(15mg/d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胆红素虽在生理范围内[<17lμmol/L(10mg/d1)=,已有核黄疸发生的危险,应属于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越生理范围[>220.5一256μmol/L(12.9一l5mg/d1)]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胆。因此对血胆红素>102.6μmol/L一171μmol/L(6-10mg/d1)的病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 生理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G-6-PD缺乏: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1.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住院治疗,在家可以做日光浴,多饮葡萄糖水,口服一些扶持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以利退黄。 2.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多发生于产房或高危婴儿室,根据病情需换血,光疗,药物等治疗。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退黄疗法的应用。母乳性黄疸日光浴,口服退黄药物,必要时停母乳三天(用配方奶粉暂代替三天)再继续喂母乳即可,无需住院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
您好:一般这种情况及时治疗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可能和你在孕期的饮食是没有很大的关系的,建议注意及时给孩子做检查确定病因,及时治疗。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信任与大力支持,我们网站策划了有关于儿科的母乳喂养专题,介绍了很多地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祝愿您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http://www.fx120.net/yepd/index.htm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住院治疗,在家可以做日光浴,多饮葡萄糖水,口服一些扶持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以利退黄。 2.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多发生于产房或高危婴儿室,根据病情需换血,光疗,药物等治疗。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退黄疗法的应用。母乳性黄疸日光浴,口服退黄药物,必要时停母乳三天(用配方奶粉暂代替三天)再继续喂母乳即可,无需住院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
您好: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预防流感的食疗方可尝试以下几种:
1、大葱烧豆腐:把大葱切成小段,...
杨汉勤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这种情况很可能患了“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
叶长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细针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
邓爱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在中国的...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格来说碘缺乏有什么症状要看在人的哪个阶段。从人体的发育来说,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在甲亢治疗中,甲状腺功能的情况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