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原因较为多样,常见的有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1.跟骨骨刺:多因骨骼老化、长期磨损导致,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长期受到牵拉、损伤,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足跟疼痛。
3.跟腱炎:跟腱反复拉伸、摩擦,产生炎症,导致足跟后方疼痛。
4.跟骨滑囊炎:跟骨周围滑囊受刺激产生炎症,出现疼痛。
5.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压力增高,引起足跟疼痛。
总之,足跟痛的原因较多,如果足跟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治疗方法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腊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3,局部封闭治疗.
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跟垫痛常见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5,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你好,根据你的病史,你已经全面的检查过了,已经排除的骨质增生,跟骨刺,和局部肌肉组织的病变.那么不知道有没有通过补肾来治疗一下?因为中医上足跟痛一般是肾虚的症状.双侧足跟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局部不热,不红,不肿.中医认为这是“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冬春季可服金匮肾气丸,夏秋季可服六味地黄丸,外用活血通络药物.现在这个季节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坚持服用一段时间.配合泡脚的方子.平时生活上,注意足跟痛的营养防治: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维生素B6多分布在肉,蛋,奶类和蔬菜中.
2,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火功效,对胶原蛋白质结缔组织有利.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动物的肝脏中也有一定的含量,但烹调时要避免久煮和接触铜和碱.
3,多食含钙的食物,钙主要分布于水产品,奶类,蛋类及豆类中.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祝你早日康复.
1.每天晚上少许盐,花椒,开水冲后泡脚.同时自我按摩脚底的涌泉穴5分钟.涌泉穴在脚心中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2.口服芬必得.扶他林外敷*&*经验方中药熏蒸治疗:羌活12g防风12g牛膝12g鸡血藤10g骨碎补12g伸筋草9g海风藤12g千年健12g寻骨风12g桑寄生12g杜仲12g桂枝12g.上药置于锅内,用一半水,一半醋做熬的材料.水醋合剂浸泡中药3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熬,将疼痛的部位置于锅上50公分左右处,主要使蒸汽持续熏蒸患处,在锅上置一布袋,以防蒸汽外漏,但是也要注意过热时放开一点布袋,以免烫伤.注意熬时随时加水醋混合剂,以免熬干锅.一般每日一剂,每次1小时.熬中药的锅只要不是铁锅就可以.
3.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4.必要时到医院骨科做跟骨减压术.
足跟痛主要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跟腱、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足跟骨刺、跟腱炎、筋膜炎、跟垫痛等,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个别患者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有骨刺。大部分足跟骨刺会有足跟痛症状,但不是有足跟痛就会有足跟骨刺。采用远洋足跟疼贴治疗足跟痛,远洋足跟痛贴是一种中医中药结合美国远洋技术研制出的足跟痛治疗的特效药,与传统膏药不同之处在于疗效迅速,能够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再加上内服药颗粒,更迅速被人体吸收,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从而增进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不影响正常生活。
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能促进跟痛症的痊愈,应从几个方面着手:注意休息,避免过久行走或站立...
史占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跟痛症见于多种慢性疾病,是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跟部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持久站立、行...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注意休息,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足跟...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得了跟痛症,早期应少承重,穿软底、软垫和有后跟的鞋。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少...
史占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跟痛症根据年龄、疼痛部位、压痛点、X线检查可以鉴别诊断,再结合疼痛性质就不难对其作...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理论认为跟痛症的辨证应从肾虚立论。若病久不愈,血脉滞涩,营卫不得贯通,或居湿地...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