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止血、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手术治疗等。 1.病因: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50%至 85%;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高血压导致血管壁损伤;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颅内肿瘤侵犯血管。 2.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 3.检查:头颅 CT 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腰椎穿刺有助于诊断,但有脑疝风险时慎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因。 4.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使用止血药物如氨基己酸;脱水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术。 5.预后:与出血量、病因、治疗及时性等有关。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恢复,但仍有部分可能遗留后遗症。 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危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五)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预防常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 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 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击",可继发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疗,降温治疗都十分重要.若无禁忌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若病人可耐受手术,最好能在病后一周内进行,可大大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复发的危险性.内科治疗用于术前,术后或不适宜手术的病人,其措施应包括:卧床休息四周,尽量减少活动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补充营养,维持水盐和酸碱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药物治疗.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四)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五)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治疗与预防 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同时加镇静剂).治疗基本同脑出血.小心的控制血压严重的高血压,预防性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钙通道阻滞剂.头痛难忍,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时重复一次.经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血肿或肿瘤者,及时作血肿或肿瘤摘除术;如为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夹闭手术,或通过导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剂或栓塞物.(一)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平肝潜阳,滋阴熄风.降肝汤.羚羊角0.6克(冲服),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张伯臾方.(二)瘀血内阻,经隧不通.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加减化瘀止痛汤.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谢桂权方.(三)风痰卒中脏腑,蒙蔽清窍.化痰祛瘀,疏通经络.温胆汤加减.制半夏6克,广陈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黄政德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通过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除和其它脑血管病鉴别外,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②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病程和预后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预后取决于其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及神经系统体征.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较易于恢复.原因不明者预后较好,复发机会较少.年老体弱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增高和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偏瘫,失语,抽搐者预后均较差.治疗与预防 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同时加镇静剂).治疗基本同脑出血.小心的控制血压严重的高血压,预防性给予软化大便的药物.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钙通道阻滞剂.头痛难忍,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时重复一次.经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血肿或肿瘤者,及时作血肿或肿瘤摘除术;如为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夹闭手术,或通过导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剂或栓塞物. 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 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降肝汤. 羚羊角0.6克(冲服),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 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 张伯臾方. (二) 瘀血内阻,经隧不通.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加减化瘀止痛汤. 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谢桂权方. (三) 风痰卒中脏腑,蒙蔽清窍. 化痰祛瘀,疏通经络. 温胆汤加减. 制半夏6克,广陈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黄政德方. 1.肝风内动,肝阳暴亢 (1)治法:镇肝熄风,平肝潜阳. (2)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3)组成:怀牛膝15g,代赭石15g(先煎),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生龟甲30g(先煎),白芍药16g,玄参10g,天门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20g,茵陈20g,甘草5g. (4)备选方:羚角钩藤汤,适用于肝阳暴亢,兼见风火上扰,口噤不开者.山羊角30g(先煎),钩藤6g(后下),白芍药15g,丹皮10g,菊花10g,栀子10g,黄芩10g,牛膝15g,生地黄15g,石决明30g(先煎),生甘草6g. (5)加减:神志不清,表情淡漠者加石菖蒲,郁金,天竺黄各12g;谵语妄动者加黄连6g,竹叶,莲子心各12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玄明粉15g(包煎);抽搐项强甚者加天麻12g,全蝎,僵蚕各8g,白附子10g,羚羊角粉4g;若痰多黄稠者,加胆南星12g,竹沥10ml. (6)临证事宜:本方重在镇肝潜阳熄风,对本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尚好,若头痛甚剧,胁痛,口苦面红,便秘溲赤,苔黄,脉弦数,肝火偏旺者,宜加用清肝泄火之品如龙胆草,郁金等对症治疗. 2.肝肾不足,虚火上扰 (1)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降火. (2)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 (3)组成:知母lOg,黄柏10g,山药3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熟地黄20g,茯苓15g,泽泻15g. (4)备选方:杞菊地黄汤,适用于肝.肾阴虚,眼干目涩,头部空痛者.熟地黄20g,枸杞子15g,菊花15g,山茱萸15g,山药30g,丹皮10g,泽泻20g,蒲黄10g,茯苓20g,旱莲草10g,女贞子15g. (5)加减:目干眼涩,虚热较甚者,加大知母,黄柏用量,并加用枸杞子10g,菊花15g,白薇,银柴胡,青蒿各15g;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各6g,僵蚕8g;心烦失眠,夜寐不安者加柏子仁,炒枣仁各15g,黄连4g,阿胶12g;血虚兼见血瘀,舌质黯或瘀点者,加阿胶,当归,桃仁各12g,川芎20g. (6)临证事宜:本方重在滋阴清热降火,若头痛面白而恶寒,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阴损及阳,治宜温肾健脾,回阳救逆,养血填精. 3.痰浊内阻,清窍蒙蔽 (1)治法:涤痰通窍,化浊开闭. (2)方剂:涤痰汤加减. (3)组成:制南星lOg,制半夏10g,炒枳实15g,茯苓20g,橘红10g,石菖蒲10g,人参10g,竹茹10g,甘草5g. (4)备选方:温胆汤,适用于痰热内闭清窍者.法半夏10g,陈皮10g,胆南星10g,枳实15g,黄芩10g,生大黄6g(后下),钩藤10g(后下),茯苓20g,石菖蒲10g,生甘草5g. (5)加减:痰热明显者加黄芩12g,生大黄6g,天竺黄12g;纳谷不香者加炒白术10g,鸡内金4g,炒谷麦芽各15g;痰多清稀者加苍术,厚朴各12g;颈项强直者,加全蝎,蜈蚣各6g,石决明30g(先煎),僵蚕8g. (6)临证事宜:痰浊蕴久化热,症见口苦,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化痰行气. 4.肝郁气滞,瘀血阻络 (1)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化瘀. (2)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3)组成:柴胡lOg,枳壳15g,桔梗10g,牛膝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15g,甘草5g. (4)备选方:通窍活血汤,适用于瘀血阻窍,头痛部位固定如针刺者,当归15g,怀牛膝15g,川芎10g,赤芍1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预后取决于其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及神经系统体征.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较易于恢复.原因不明者预后较好,复发机会较少.年老体弱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增高和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偏瘫,失语,抽搐者预后均较差.
假如是年轻患者,先天性动脉瘤,破裂不是很大那预后一般来说很好,经过临床正规的处理一...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们自发性出血大部分由于动脉瘤造成的,动脉瘤可以分先天的,生出来就有,第二个是后天...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就是血出到了蛛网膜下腔,跟脑积液混在里面。我们在临床上蛛网膜下...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血管病,都是比较危险的,会影响到人的生命,所以急救过程一般有几...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出血性血管意外,它有别于栓塞,血栓形成,那个是缺血性血...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由于出血,血激化粘黏,脑积液循环的通路,有些孔堵塞了。会出现脑积水,慢慢在梗阻以上...
李中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