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 1.足底筋膜炎:这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会使足底筋膜受到过度牵拉和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足跟疼痛。 2.跟骨骨刺:跟骨长期受到压力和磨损,可能会形成骨刺。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足跟疼痛。 3.跟腱炎:运动过度、外伤等因素可导致跟腱发炎,足跟部位会出现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重。 4.跟骨滑囊炎:跟骨附近的滑囊受到反复摩擦、压迫,出现炎症,导致足跟疼痛。 5.跟骨高压症:跟骨内压力增高,会引起足跟的胀痛。 足跟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若出现足跟痛,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第一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第二种:脚跟血脉不活。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如何预防和减轻脚后跟疼:第一: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第二: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第三: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第四:外敷贴剂{足跟骨方世医贴},特效治疗足跟痛,方内融合地道野生药材之精华,独特秘制组方,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你好,这位朋友,根据你所说的症状,可以说是典型的产后风湿,也叫月子病,从你的病情中可以分析出,在你做月子期间,穿过拖鞋,外出走了路,而且在月子里出了很多的汗,导致了你体内的湿气很重,也正是因为这些侵入体内的湿气导致了你现在的体质虚弱,出现了耳鸣和疲乏的症状.产后风湿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病的部位会出现酸疼,麻木,怕冷,发冷,没有精神,稍微严重的还会出现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脾气烦躁,易发火,心跳快,怕吓,心慌,以及内分泌紊乱.如果到了中晚期还可能出现手脚关节变形,生活不能自理的症状出现.所以此病越早治疗越好,因为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的减弱,病情会随之加重,从而导致很多的病发症.值得一提的是,此病无论上医院做任何检查都是检查不出来的.医生会说你没问题,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此病是完全可以用中医治好,不必有太多的担心,平时多注意保暖,少下冷水少吹风和空调.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少做体力活,多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情.同时,你也可以和我取得联系,进一步问清症状后因病施治,并祝早日康复!!!
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耳鸣和其他疾病一样,早期诊治有助于病情好转和康复.因为耳鸣常先于其他症状之前,这无疑是一种"警报",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往往先出现耳鸣,继而听力减退,当发生耳鸣时应立即停药;贫血,高血压的病人出现耳鸣或耳鸣加重,表明病情在进一步恶化,应引起警惕;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者,出现耳鸣,则应考虑调换工作环境.有些耳鸣早期明确病因,如盯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即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耳鸣也会随之消失.但约有40%病人的耳鸣找不到明显的病因.医生称为不明原因性耳鸣.祝好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1,五川灵仙汤(不可内服,只可用于泡脚)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其它方法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3.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能促进跟痛症的痊愈,应从几个方面着手:注意休息,避免过久行走或站立...
史占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跟痛症见于多种慢性疾病,是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跟部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持久站立、行...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注意休息,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足跟...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得了跟痛症,早期应少承重,穿软底、软垫和有后跟的鞋。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少...
史占军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跟痛症根据年龄、疼痛部位、压痛点、X线检查可以鉴别诊断,再结合疼痛性质就不难对其作...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理论认为跟痛症的辨证应从肾虚立论。若病久不愈,血脉滞涩,营卫不得贯通,或居湿地...
曾参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