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发病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干细胞功能失调、局部生长因子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1.激素水平:雌、孕激素可促进肌瘤生长。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3.干细胞功能失调: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4.局部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刺激肌瘤发展。 5.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子宫肌瘤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若肌瘤较大或引起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他莫昔芬)和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月经改变: 当子宫生长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绒毛膜癌时,可出现月经的异常,包括月经量过多,周期紊乱失去规律,月经持续时间延长,淋漓出血等。卵巢的某些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能分泌雌性激素,干扰月经周期,引起月经异常。 2、绝经后出血: 在闭经的第一年内,有时会偶有阴道出血。如停经1年以上又有阴道出血则称为绝经后出血。绝经后出血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决不能忽视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虽然有时出血量并不多。 3、腹痛: 卵巢肿物扭转、破裂或感染,子官粘膜下肌瘤自宫口脱出或肌瘤变性,均可引起较剧烈的下腹痛。 4、肿物: 可生长在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一般是本人偶然发现。这些肿物即使无任何症状,也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大多是长了肿瘤。5、饮食及大小便改变: 卵巢癌的最初表现可能仅有腹胀、纳差以及消化道症状,肿瘤压迫或侵犯膀胱和直肠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干燥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病人应及时就诊,不可因症状轻能忍受而消极观察以致贻误治疗。但也要知道上述症状并非肿瘤所特有,大多仍为良性疾病所引起,病人不必过分担心。 6、阴道异常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宫颈内膜的分泌物及阴道渗出物形成白带,一般量不多,并随月经周期变化。当女性生殖道发生肿瘤,肿瘤出现坏死、破溃,可出现水样、血性和米汤样白带,如合并有感染,可有臭味。白带异常可能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的表现。 7、继发性贫血: 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 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容易复发,不能除根,建议用中药保守治疗,其中效果比较好的是“软坚化瘤膏”依托中医黑膏药剂型载药量大之优势,以一系列清热化湿、软坚散结、行气活血之剂入药,可针对各种证型之子宫肌瘤而强效行滞祛瘀,并滋阴益肾以扶正固本,进而实现彻底治愈之功效。
子宫肌瘤(uterus,myomaof),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病因;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一般可用中药石瘕膏缓解。 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灾路涟炎糯玻贾虏辉小? 7.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气滞血瘀证: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紫斑点,脉沉弦或细涩。 2.阴虚火旺证: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热,乳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故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均自子宫肌层长出,当肌瘤为肌层包围时称为肌壁间肌瘤。若向子宫浆膜面发展,突出于子宫表面,即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多数子宫肌瘤可无症状,仅于体检时被发现。但粘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出现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净,增大的子宫肌瘤亦可出现白带增多或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肌瘤红色变性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此外尚有1/3病人可伴发不孕症。诊断子宫肌瘤可根据增大的子宫和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净等临床表现,子宫肌瘤一般不难诊断。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一般属于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你好,你先不要太担心。我女朋友也2个月前做人流时发现有卵巢囊肿左边6CM4.8CM,我爷爷是老中医,他治好过很多患有附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炎和盆腔积液等多种妇科病的妇女,我女友就是吃我爷爷的中医治好的,只吃了10付中药就完全好了,从中医角度来讲,像你这种情况其实和囊肿是差不多,大同小异。完全不用手术,费用也太大。你可以试一下我爷爷的中药,不用多少钱。你要考虑,手术容易复发,费用也大,也有可能导致你不育,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子宫肌瘤”的问题。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管中最常见的实体性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可单个或多个生长,大小不一。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数认为与体内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患者中不孕发生率约22--32%,其中以粘膜下肌瘤不孕发生率最高。子宫肌瘤根据其生长部位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韧带肌瘤五类。一般小的或单发的浆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不影响受孕和妊娠。 1)子宫肌瘤导致不孕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较大的子宫肌瘤可使宫腔变形,不利于精子通过,以及受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2.生长在子宫角附近的肌瘤可压迫输卵管开口处,造成阻塞。3.生长在润韧带内的肌瘤可使获益于其表面的输卵管拉长扭曲,管腔挤压,影响其通畅,或使卵巢变位,卵巢与输卵管间距离增宽,妨碍输卵管伞端的拾卵功能。4.生长在子宫颈部的子宫肌瘤可压迫子宫颈管。阻碍通道或改变子宫颈口的朝向,使之远离后穹窿部的精液池,不利于精子进入子宫颈口。5.)生长在子宫腔内的粘膜下子宫肌瘤,犹如宫腔内放置了一只球形的宫内节育器,妨碍生育。宫腔表面的内膜缺血,坏死,萎缩,也不利于受精卵着床。6.子宫肌瘤可使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及持续的时间高于正常基线,干扰受精卵着床或者着床后发生流产。 当肌瘤伴发子宫骨膜增殖症时,表示卵巢不排卵,肌瘤引起子宫出血,招致感染,使输卵管发生阻塞,均可造成不孕。2)子宫肌瘤的治疗手段:子宫肌瘤的治疗手段有许多,大致有激素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中药治疗等。那么选用什么方法最好呢?其实,保守与手术,西药与中药各有所长。在选择治疗方法与手段时,应根据以下情况来判断:一是年龄因素。一般认为子宫肌瘤形成与过量的性激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若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并开始有绝经现象的,临床上又无明显出血过多、疼痛等症状的,则可采取围绝经期的期待疗法。这种方法不用任何药物和其它手术性的治疗。每3个月进行一次妇科内诊、B超检查。若无瘤体快速增长,出血、疼痛症状未加剧,则可通过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的日益下降,“期待”子宫肌瘤的日渐萎缩。二是瘤体大小因素。肌瘤大小相当于妊娠子宫一个半月(5厘米)以上的,一般应考虑手术。此外,若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的,瘤体向腹腔内突出并有扭转倾向的也应手术切除。当然,确定手术还应考虑其它适应证如严重贫血、心脏疾患、全身状况等。三是症状因素。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瘤体压迫膀胱与输尿管或盆腔静脉所导致的尿频尿急、肾盂积水、下肢浮肿、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坠胀感、白带增多、不孕症等。3)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子宫肌瘤”秘方:1.取甲鱼壳15克,当归10克,煎汤一碗一次喝下,1日3次,用10天。2.用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取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有:
(1)月经紊乱。具体表现为月经周期不乱,但...
陈春林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子宫肌瘤是跟生孩子的次数有关系的。雌激素分泌过高,是引起子宫肌瘤的主要因素。怀胎十...
陈春林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子宫肌瘤是否会导致不孕与肌瘤的大小及生长的部位有关。如子宫角部的肌瘤可造成输卵管扭...
生秀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子宫肌瘤一般不可能消失,因此,患者一旦检查发现自己患上子宫肌瘤,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
生秀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目前微创手术以经开展很多年,在子宫肌瘤手术上有其优势,创口小、做后腹腔粘连较轻。是...
生秀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目前,已经有过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证实做完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足月怀孕,...
洪顺家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