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温 37 度通常不算发烧。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体温会因年龄、活动、环境等因素有所波动。一般来说,测量体温的方式有腋温、肛温、口温等,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 1. 测量方式:腋温一般在 36.0 - 37.2 度,肛温约 36.5 - 37.7 度,口温约 36.3 - 37.2 度。如果测量方式不准确,可能导致对体温的误判。 2. 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易波动;婴幼儿新陈代谢快,体温也可能稍高。 3. 活动状态:宝宝哭闹、吃奶、运动后,体温可能暂时升高。 4. 环境温度:过热的环境会使宝宝体温上升。 5. 穿着情况:衣物过多过厚,不利于散热,可能使体温偏高。 总之,宝宝体温 37 度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要综合考虑测量方式、年龄、活动、环境和穿着等因素。如果家长对宝宝体温有疑虑,可多次测量或咨询医生。
小儿发烧初期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李主任建议,年轻的母亲发现小儿发烧后不必惊慌,可在家及时采取一些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 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快到医院诊治;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诊后注意事项 在医院就诊后,回到家中,母亲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 多喝水。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还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孩子机体丢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开水,可让孩子喝一些他(她)爱喝的果汁、饮料等,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维生素,或多饮一些汤水。孩子生病没胃口时,可让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注意保温。保温并不是越暖越好,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只要让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时,孩子穿长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长裳时,孩子穿两件即可。 温水冲凉。有些母亲担心,孩子发烧期间给其冲凉,会加重症状。发烧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洁,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冲凉是必要的,但要用温水,水温在38-39℃为最佳。给孩子全身用温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冲完凉后,要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裹住,以免受凉
宝宝体温 37 度通常不算发烧。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体温会因年龄、活动、环境等因素有所波动。一般来说,测量体温的方式有腋温、肛温、口温等,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 1. 测量方式:腋温一般在 36.0 - 37.2 度,肛温约 36.5 - 37.7 度,口温约 36.3 - 37.2 度。如果测量方式不准确,可能导致对体温的误判。 2. 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易波动;婴幼儿新陈代谢快,体温也可能稍高。 3. 活动状态:宝宝哭闹、吃奶、运动后,体温可能暂时升高。 4. 环境温度:过热的环境会使宝宝体温上升。 5. 穿着情况:衣物过多过厚,不利于散热,可能使体温偏高。 总之,宝宝体温 37 度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要综合考虑测量方式、年龄、活动、环境和穿着等因素。如果家长对宝宝体温有疑虑,可多次测量或咨询医生。
正常人的体温,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致热原...
谢康禧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除了医生治疗外,家庭调护配合治疗也十分重要。1、保持室内安静清洁,室内空气要清新流...
谢康禧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发热的病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流质可进米汤、藕粉、豆浆、牛奶、蛋花汤、...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宝宝服用退烧药后会出很多汗,汗收了后可以用温水洗澡。洗澡可以暂时降低宝宝的体表温度...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儿童发烧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37.5℃时则可能引起惊厥,应及时在...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所谓夏季热,也称暑热症或疰夏。按实际情况,须先排除以下疾病:1感染;2胶原病及其类...
杨京华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