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检查
Q:

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何诊断检查

A:

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检查:出生时即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汁数低于0.1×10^9/L。偶尔在1岁内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时,粒细胞计数可高于1×10^9/L。可能有轻度贫血,血小板数量正常或增高。骨髓象显示粒细胞增生减低,以早幼粒为主,伴空泡变及粗嗜苯胺蓝颗粒,中幼粒及以后各期粒细胞缺如,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反应性浆细胞增多。CFU-GM显著减少及形态异常。肾上腺试验、氢化...[详细]

Q: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如何诊断检查

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1.一般急性白血病体征。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M3a型发育较差,颗粒粗大,白细胞数比M3b型低,Hb下降轻,平均寿命短;M3b型发育相对较好,小颗粒;白细胞数较高,Hb下降明显,生存期长。典型M3型为多颗粒型,有Aucr小体,核不规则。过氧化物酶、苏丹黑、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90%~95%患者染色体分析有t(15;17)(q22;q21)易位。免疫分型HLA-DR-、...[详细]

Q: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如何诊断检查

A:

检查1.肿瘤标志物检查、p53抑癌基因检测。2.免疫组化瘤细胞呈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CD68和CD57(Leu-7)可为阳性,但特异性均不强。3.组织病理学检查(1)大体表现肿瘤表面皮肤完整。肿块边界不清,因此肿瘤常带有周围的脂肪和肌肉。切面肿瘤呈灰黄色。(2)镜下表现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巢状或索状,胞体圆形、多边形、卵圆形、梭形不等。胞浆丰富,充满大小相似、分布不均...[详细]

Q: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如何诊断检查

A:

检查:血象以中性粒细胞缺乏为突出表现0.2×10^9/L。血浆中反映骨髓髓系造血活性的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pro—LL-37(hCAPl8,CatheLin—LL-37)明显减低,而其他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不低,有助于鉴别。代偿性单核细胞增高,有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Hb和血小板正常。骨髓增生,红系和巨核系正常,粒系分化发育受阻于早幼粒、中幼粒细胞阶段(还不能产生pro-LL-37),成熟粒细胞显著...[详细]

Q: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如何诊断检查

A:

诊断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临床症状相似,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一般过程良好,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儿童时期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婴儿时期低于1.0×109/L时即可诊断;但应定期检查血象及骨髓象,可每周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两次,持续6~8周,以确定白细胞减低的程度,是周期性还是持续性...[详细]

Q: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如何诊断检查

A: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检查1.血常规及血沉增加白细胞总数可增加,而分类计数只有嗜酸粒细胞升高,大多为成熟型。活动期多有血沉增快。2.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尿,尿液改变一般较轻。3.生化检查可有肝功能轻度异常,蛋白电泳可显示γ球蛋白升高。4.免疫学检查所有病例均有IgE、IgG升高,2/3的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约1/5的病人抗核抗体阳性,E-玫瑰花结形成数及PHA等标志细胞免疫...[详细]

Q: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如何诊断检查

A:

一、检查病人早期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磷酸肌酶(CK)水平正常。病人可有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有与嗜酸性筋膜炎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病人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心电图、X线可有明显的变化。二、鉴别1、成人硬肿病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症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详细]

Q: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如何诊断检查

A: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持久性Eo增高≥1.5×10^9/L。②无Ph/BcR—ABL,无其他MPN(PV、ET、MF)或MDS/MPN(CMMI、aCML)。③无t(5:12)(q31—33;p12)或其他PDGFRB重排。④无FIPlLl—PDGFRA或其他PDGFRA重排。⑤无FGFRl重排。⑥PB和BM原始细胞2...[详细]

Q:

迁延性或慢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如何诊断检查

A:

①中年家庭妇女多发,有咳嗽、黏液样痰、呼吸困难、不适、体重下降、盗汗、高热或咳血症状,酷似结核病。但症状可自行缓解及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②X线表现:界限不清的致密的浸润性阴影,非叶、段分布,位于肺之周边部。病变相对固定,无游走性,呈“肺水肿反转征象,即肺门处较透明,肺外带阴影更明显,激素治疗后浸润影短期内消失,但又可在原部位复发。③血象:...[详细]

Q:

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如何诊断检查

A:

诊断要点:①发病隐袭、伴咳嗽、喘息、阵发性痉挛性十咳,常伴有哮喘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可缓解,亦可复发。②X线表现:胸片可正常;边界模糊,大小一致的斑点状阴影分布在两肺中下部;外周血白细胞汁数15×10^9/L,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占20%~90%,血嗜酸粒细胞计数3×10^9/L;丝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IgE浓度明显增高。[详细]

Q: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2是什么情况,可以到医院做哪些检查,没

A:

您好,有点高.说明你有点细菌感染了,建议吃点消炎药,如头孢之类的。还要多喝水,注意保暖。意见建议:平时少吃肥腻油类、动物内脏、蛋黄等,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类的,还要多运动。祝你健康[详细]

Q:

反复咳嗽2个多月,开始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有13.6%后来冲高到

A:

出现这种情况的化验检查结果考虑还是有过敏性咳嗽的原因比较多,一般需要进行检查是不是有过敏体质,可以通过过敏原的检查来进一步确定是对什么过敏,确定过敏原以后首先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可以使用孟鲁司特钠以及抗过敏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也可以做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详细]

Q: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A: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做的检查,有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确诊需要行骨穿,进行骨髓涂片、基因、染色体及骨髓活检相关检查,诊断明确了才能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最好及时检查治疗,注意休息,加强饮食营养等。[详细]

Q:

发热,咳嗽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低,单核细胞偏高其他正常

A:

这些检查结果是不能诊断疾病,发热咳嗽有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可能与感染病毒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出现了这个情况,会出现的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需要服用抗病毒颗粒清开灵颗粒治疗比较合适,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不要吃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详细]

Q:

请问三年前检查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A:

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是因为在环境中接触了有毒的化学物质,虽然还没有到发病的程度,但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者骨髓制造白细胞的功能已经受到了损伤。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在进展过程中,只是还没有到医学检查能够查出来的程度,而盲目用药物升高白细胞只能掩盖病情。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属于淋巴细胞偏高造成的相对偏低。[详细]

Q:

请问检查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该怎么办?

A:

检查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对于中年女性来说,看检查结果应该是排除病毒感染的其公开,最好做个肝炎检查看看,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之后来改善,效果不错。这种情况情况也不排除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偏低并非白血病的表现的。[详细]

Q:

请问检查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该怎么办?

A:

检查发现白细胞和粒细胞偏低,对于中年女性来说,看检查结果应该是排除病毒感染的其公开,最好做个肝炎检查看看,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口服之后来改善,效果不错。这种情况情况也不排除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偏低并非白血病的表现的。[详细]

Q:

请问胸水病理检查查出多量中性粒细胞啥意思?

A:

胸水病理检查查出多量中性粒细胞是胸膜肺炎引起的。可以到医院检查明确一下,应用抗炎药物治疗看,治疗也主要针对抗炎。平时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饮食要高蛋白、高营养。胸部疼痛减轻时,每天练习数次深呼吸,防止胸膜粘连。[详细]

Q:

全身无任何症状,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6,血红蛋白

A:

目前的血常规化验检查情况并不能确定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目前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虽然说血小板减少不是很严重,但是也容易发生出血,确定是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通过骨髓的穿刺才可以确诊单纯的血常规,并无法确诊这种疾病。一定要进一步的进行确诊,不要盲目的治疗。[详细]

Q:

反复发烧39度以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4.65/L中性粒细胞比

A:

出现这种发烧,如果是白细胞总数没有升高,也需要进行c反应蛋白的检查,注意是不是有细菌性炎症,目前出现了中性粒细胞升高考虑是有炎症的可能性。需要注意口服退热药,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同时需要检查有没有咳嗽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存在,一定要及时的抗炎治疗才可以。[详细]

Q:

在医院检查后 白细胞1.43(正常4-10) 中性粒细胞

A:

吃左甲状腺素钠片是没有效果的,是不对症的,目前来说主要是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营养不良,营养缺乏有关系,会引起的粒细胞减少,长期不治疗的话容易,诱发感染各种病原体,所以不利于身体健康,一般建议服用地榆升白片治疗,如果严重时需要做个骨髓穿刺检查明确具体疾病的类型,然后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疾病的加重。[详细]

Q:

急性粒细胞缺乏怎么诊断

A:

对存在有急性粒细胞缺乏的问题,诊断方面需要通过血液方面的检查来进行确诊,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分析需要对症治疗处理,通过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控制治疗。同时在恢复期间要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定期复查,如果存在有异常的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免出现后遗症。[详细]

Q: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可以怎么诊断

A:

血常规当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一般提示细菌感染,同时可以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超过70%,有的白细胞总数也会增多。另外单纯通过血常规判断感染的类型不够准确,最好结合c反应蛋白测定,比如当致病微生物为细菌时血常规当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会增高,同时c反应蛋白会增高。[详细]

Q:

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可以怎么诊断

A:

对于粒细胞缺乏性咽颊炎的问题,诊断方面主要可以考虑通过血常规的方法进行检查,同时配合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局部影像学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来进行确定。考虑通过消炎药物的方法进行控制治疗处理,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容易加重症状。[详细]

Q:

粒细胞成肌细胞瘤要做哪些检查

A:

如果存在有粒细胞成肌细胞瘤的问题,检查方面主要可以考虑通过影像学配合病理组织检查的方法来进行确诊,早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后期需要配合药物的方法控制和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出现有复发以及肿瘤扩散的现象,同时要注意避免产生功能障碍的后遗症。[详细]

Q: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以怎么诊断

A:

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来帮助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头晕、乏力、低热、咽喉炎、畏寒、高热、出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找出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积极去除致病因素,才能够帮助稳定患者的病情。[详细]

Q: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诊断

A: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皮损的临床表现、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及特征性组织病理。本病有时需与成人硬肿症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及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组织病理显示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其间隙充满酸性黏多糖基质。[详细]

Q:

前列腺常规检查PH6.5磷脂小体++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颗粒细胞-怎么样?

A:

这种情况可能是前列腺炎。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引起尿频,尿急症状,会阴部不适、下腹不适、这种情况西药治疗用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加舍尼通初步治疗,根据疗效再作调整,患者应戒烟酒、辛辣,每晚热水坐浴可以用前列舒康胶囊,舍尼通,哌唑嗪等治疗前列腺炎,[详细]

Q:

怀孕三个月,抽血检查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为(85.9),淋巴细胞比率偏低为(10.5),单核细胞比率偏低为

A:

不要过度担心,白细胞是会有波动的,没有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对胎儿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必要时复查即可。建议怀孕期间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并且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益于胎儿和母体健康。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孕期保健,多休息,适当活动。并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产检等。[详细]

Q:

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A:

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检查:出生时即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汁数低于0.×0^9/L。偶尔在岁内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时,粒细胞计数可高于×0^9/L。可能有轻度贫血,血小板数量正常或增高。骨髓象显示粒细胞增生减低,以早幼粒为主,伴空泡变及粗嗜苯胺蓝颗粒,中幼粒及以后各期粒细胞缺如,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反应性浆细胞增多。CFU-GM显著减少及形态异常。肾上腺试验、氢化可的松刺激...[详细]

新闻 养生 育儿 美容 两性 饮食 心理 减肥 妇科 男人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