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肌炎有什么症状?
1、包涵体肌炎本病在男性较常见,男女比例约3:1。通常在50岁以后隐袭起病,出现下肢渐进性无痛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然后上肢也出现,远端肌无力常不如近端严重,通常双侧不对称,也可选择性累及部分肌肉,数月或数年后发展到其他肌群,拇长伸肌损害是特征性改变。疾病呈进行性,早期伴膝腱反射减低。吞咽困难较常见,少数病例可见某种类型心血管异常。2、家族性IBM肌无力始于儿童早期,通常不累及股四头肌,与散发病例不同[详细]
包涵体肌炎如何预防?
包涵体肌炎预防: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病因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病因至今未明。Chou曾怀疑包涵体为一黏病毒产物,且后来发现该包涵体能与麻疹病毒抗体结合,但有关s-IBM与病毒感染间的关系至今未得到肯定。Arahata采用免疫电镜方法对s-IBM的免疫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s-IBM中单核细胞对非坏死纤维的侵入以及肌内膜的单核细胞浸润,均较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xhenne型(Duchennemu[详细]
孩子睡眠不好应前往哪个科室就诊?
孩子睡眠不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因素、生物钟紊乱等。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1.环境因素:孩子睡眠的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强或温度不适宜,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应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中。2.心理因素:学习压力大、家庭氛围紧张等导致孩子精神紧张、焦虑,从而影响睡眠。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和[详细]
包涵体肌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包涵体肌炎患者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心理支持、预防并发症等。1.病情观察:密切留意患者的肌肉力量变化、活动能力,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症状。2.康复训练: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肌肉拉伸、力量训练和耐力练习。3.饮食调整: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4.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家人和朋友给予关爱和理解。5.预防并[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怎么诊断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根据症状确诊,同时建议通过血清肌酶检查s-IBM的血清CK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增加确诊,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10~12倍。[详细]
如何诊断检查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诊断检查较为复杂,通常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肌肉活检等多种方法。包括血清肌酶检测、肌电图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基因检测以及肌肉病理分析等。1. 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多以下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2. 血清肌酶检测: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程度可能不同。3. 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是否异常[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较为少见的肌肉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定期随访等。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以及改善代谢的药物如辅酶 Q10 等。2.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电疗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3.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拉伸、力量训练等,能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活动能力。4.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详细]
包涵体肌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慢性炎症性肌病,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吞咽困难、肌肉萎缩、行动迟缓等。1.肌肉无力:患者常感到四肢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尤其以下肢无力更为明显,影响行走和站立。2.肌肉疼痛:部分患者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程度不一。3.吞咽困难:吞咽肌肉受累,导致进食时吞咽费力,容易呛咳。4.肌肉萎缩:病情进展可出现肌肉体积减小,影响肌肉功能。5.行动迟缓:肌肉无力[详细]
包涵体肌炎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康复训练及生活方式调整等。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以及免疫调节剂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物理治疗:通过热敷、按摩、电疗等方式,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3.免疫调节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等。4.康[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较为少见的肌肉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肌肉疼痛、行动不便等。1. 肌肉无力:患者常感到四肢近端和远端肌肉无力,如抬臂、抬腿困难,上下楼梯费力。2. 肌肉萎缩:多从手部小肌肉或下肢肌肉开始,逐渐发展至其他部位。3. 吞咽困难:咽喉部肌肉受累,导致进食时吞咽不畅,容易呛咳。4. 肌肉疼痛:部分患者会有肌肉酸痛、胀痛的感觉。5. 行动不[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什么病
你好,包涵体肌炎IB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1993年Askanas等将临床病理表现与包涵体肌炎极为相似但肌肉活检病理缺乏炎症细胞浸润的一组镶边空泡肌病称为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需做哪些检查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较为复杂的肌肉疾病,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来明确诊断,包括血液检查、肌肉活检、肌电图检查、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1.血液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自身抗体等指标,帮助判断肌肉损伤程度和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异常。2.肌肉活检:这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3.肌电图检查:能评估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发现异常电活动。4.基因检测:对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什么病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质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971年Yunis首先使用这一名称。1978年Carpenter对14例IBM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正式确立了IBM为一独立疾病。[详细]
如何有效应对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较为罕见的肌肉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等。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以及改善代谢的药物如辅酶 Q10 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注意可能的副作用。2. 物理治疗:通过热敷、按摩、电疗等方式,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3. 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如何应对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较为复杂,患者需重视,及时就医。类固醇激素治疗对其效果不佳,且可能加重病情。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1.疾病特点:此类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等症状,炎症浸润可能为继发性。2.治疗药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症状,如肌无力和吞咽功能。3.药物效果:虽能改善,但程度有限。4.其[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怎么回事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质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1971年Yunis首先使用这一名称。1978年Carpenter对14例IBM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正式确立了IBM为一独立疾病。[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有何症状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腱反射异常等。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1.肌肉无力:患者常出现下肢无力、四肢无力、面肌无力、对称性肌无力等情况,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2.肌肉萎缩:以四肢肌肉萎缩较为常见,逐渐加重,导致肢体功能障碍。3.吞咽困难:吞咽肌肉受累,进食时可能出现呛咳[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病因有哪些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蛋白异常聚集等。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发生,如 GNE 基因突变等。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产生针对肌肉组织的抗体,引发炎症和损伤。3.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毒物或重金属环境中,可能增加患病风险。4.感染因素:如病毒感染,可能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影响[详细]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1.病因: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肌肉炎症;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触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参与。2.症状:多先累及下肢肌肉,表现为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逐渐出现上肢无力,如抬手、抓握困难;吞咽和呼吸困难在晚期可能出现。3[详细]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肌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1. 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变等有关。2. 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多从下肢开始,逐渐累及上肢和颈部肌肉,吞咽和呼吸肌也可能受累。[详细]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主要影响四肢近端肌肉,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1.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增加了患病风险。2.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肌肉组织,引发炎症反应。3.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4.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毒素环境中可能诱发。5. 年龄[详细]
遗传性包涵体肌炎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遗传性包涵体肌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肌肉代谢障碍、神经损伤、环境因素等有关。1.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是主要原因,如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导致肌肉细胞功能异常。2.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系统失衡,攻击自身肌肉组织。3.肌肉代谢障碍:肌肉能量代谢过程出现问题,影响肌肉正常功能。4.神经损伤:神经传导异常,影响肌肉的支配和营养供应。5.环境因素:长期接触[详细]
包涵体肌炎患者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包涵体肌炎患者的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控制食量、补充足够水分等。1.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以获取优质蛋白;主食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2. 清淡易消化:选择烹饪方式简单、少油少盐的食物,如清蒸、水煮。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食物。3.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如[详细]
诊断为包涵体肌炎,能治愈吗?预后怎样?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炎症性肌病。其预后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等。1.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肌肉受累范围小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病情严重、广泛肌肉受累者,预后可能较差。2. 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他克莫司),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详细]
包涵体肌炎有哪些突出的症状表现?
包涵体肌炎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吞咽困难、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等。1.肌肉无力:多从下肢近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影响日常活动。2.肌肉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酸痛或刺痛。3.吞咽困难:影响进食和饮水,严重时可导致呛咳。4.肌肉萎缩:患病部位肌肉逐渐变细、变小。5.腱反射减弱:常出现在膝腱和跟腱反射。总之,包涵体肌炎症状较为复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详细]
包涵体肌炎和炎性肌病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相关情况,你的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可能是因为心肌的损伤导致的请不要小视建议及时去医院的中医科看看,这样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及时行改善心功能对症治疗[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如何治疗?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是较为少见的肌肉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及定期随访等。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以及改善代谢的药物如辅酶 Q10 等。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调节免疫。2.物理治疗:通过热敷、按摩、电疗等方式,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3.康复训练:包括适量的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详细]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如何治疗
你好,包涵体肌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部分s-IBM患者肌无力和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但改善的程度有限,对症处理加强临床医疗护理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详细]
身体不舒服,下肢及四肢无力没知觉,如何治疗
你好,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部分s-IBM患者肌无力和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但改善的程度有限。对症处理,加强临床医疗护理,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