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运动要一定度才有效?《柳叶刀》:15分钟也行,死亡风险减少14%

2022/2/17 11:46:19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坚持锻炼的习惯,这是一个有利于健康的习惯。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体育锻炼和久坐行为指南》,主要是为了预防久坐带来的危害,建议每周,进行15分钟到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而且还能让身体越发的强健,不容易生病。不过有些人仍然存在疑问,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才能获得健康,低水平活动到底有没有用呢?

低水平活动有好处吗?

很多人觉得,运动非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获得健康,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柳叶刀》曾经发表了一项这样的研究成果,不活跃的人参加的体力活动,每天只需要15分钟就能够减少14%的死亡风险。

台湾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中国医科大学医院的医学博士,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低水平的体育活动仍然能带来好处,比完全不活动的人要健康的多,死亡风险降低了10%。

哪些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好处?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指的是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常见的有跑步、游泳、健身操等等。有氧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心肺功能,对心脏健康有好处,而且还能高效地消耗脂肪,保持苗条的身材。能够有效地预防肥胖,把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是做无氧运动,包括深蹲、俯卧撑等练习动作,有时需要器械来辅助完成。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人的体力和爆发力,能够增加肌肉含量,提高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

3、拉伸运动

很多人不觉得拉伸运动属于运动,其实它也是运动的一种。拉伸运动能够增加身体的柔韧性,能够提高关节和肌肉的血流量,能够让关节更加稳定。在做拉伸运动的时候配合深呼吸,还能锻炼心肺功能。在做拉伸运动时,人的心情保持平静,还能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

运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运动前不要吃饭

在准备运动之前,不要吃饭,也就是说在吃饭后不要立马运动。吃饭后运动,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会影响到肠胃健康,还会影响到运动时的表现。吃饭后一小时后再开始运动,会比较合适。

2、注意运动强度

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合适的运动强度,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要注重循序渐进,可以先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做起,等到身体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在相应的提高运动强度。

3、要及时补充水分

有些人在运动过程中完全不喝水,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运动过程中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如果运动时长在一小时以内,每15分钟喝上15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如果运动时间在1~3小时之内,应该给身体补充糖水,以免低血糖。

4、要做好准备运动和拉伸运动

运动之前要做好准备运动,把关节活动开,这样在运动过程中不容易受伤。运动过后要做拉伸运动,把肌肉拉开,这样乳酸才不容易堆积,才不会感到特别疼痛。

运动会给人带来很多好处,尽可能地做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力量训练也不可少,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最佳锻炼方式。在运动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受伤。

(责编:劳敏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死亡风险有多大?

心脏脊柱塞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管阻塞和斑点阻塞。只有当血液之夜通畅,血管通畅时,焦虑的脊柱塞才能得到解决。死于心肌梗死的风险特别大!黄金治疗时间为四分钟。预防大于治疗是根本。降低血管动脉硬化是解决的压根。原因是动脉硬化。1⃣️总胆固醇()2⃣️甘油三酯()3⃣️高密度脂蛋白()4⃣️低密度脂蛋白()5⃣️极低密度脂蛋白()血检前一定要空腹,不要吃含高胆固醇的油腻食物。

Q:活体肝移植手术,供体是否存在死亡风险?

肝移植如果发生于心脑死亡患者的捐赠则风险较小,而活体肝移植对于供体与受体的风险都将增大。  如果受体是成年人,所需肝脏体积相对较大。此时要求供体是肝功能较好,无任何变异情况,无肝脏疾病和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心肺功能也趋于良好的健康人。如果随意选择活体供体,供体是存在死亡风险的,但死亡率极低。  人体左半肝约占肝脏总体积的40%,右半肝占60%。所以,为了供体的健康和安全,活体肝移植一般会切取左半肝进行移植,因为左半肝相对体积较小,左半肝的移植有利于降低肝移植的风险。

Q:高以翔确认死亡,猝死在生活中怎么样才能预防,如果发生不舒服该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的人因自然疾病而意外死亡。通常没有迹象。在高一翔的病例中,很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它指的是过度运动导致的死亡。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死亡,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6小时内立即出现症状。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为了防止猝死,需要多做体检,不要过度运动。有突然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呼救,并积极自救,不能强撑。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死亡风险 运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