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是第25个中国男性健康日,今年主题是“人口发展高质量,男性健康全周期”。
男性健康涵盖了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生育时期的生殖健康状况,其关系到下一代的繁衍和发展,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负责人刘晃透露,从该科室的临床数据看,近三年来,备育二胎失败者上升,初次备育男性的精液质量也在下降。
备育二胎失败者从30%升到50%
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近三年的数据显示:门诊诊疗人群中,备育二胎失败者从3年前的30%上升到将近50%;初次备育的年轻男性多项精子参数低于WHO正常低限的人数比例显著增多,从3年前的1/4上升到将近1/3;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增高,近三年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住院手术的2000余例患者中,无精子症手术患者超过1/3。
此外,影响精子质量的病因谱在不断变化,部分常见疾病占比居高不下,精索静脉曲张约占26.5%,感染性疾病约占17.6%,性功能障碍约占8.8%,前列腺疾病约占5.9%,先天性异常约占4.2%,阴茎疾病约占3.5%,睾丸肿瘤约占1%。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刘晃教授强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提高男性生育力的基础。这包括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运动、减少不良饮食习惯等。他特别指出,男性的精子大约90天更新一次,因此坚持三个月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养出优质的精子。
除了育龄男性,其他时期的男性应该注意什么呢?刘晃主任逐一给建议。
婴幼儿时期:“蛋蛋”不见了?可能是隐睾症
“我家孩子都2岁了,怎么还没见到‘蛋蛋’呢?”接过小宝宝,广东省生殖医院男科专家刘晃教授仔细检查后确认这是典型的隐睾症。
隐睾症是指睾丸不能正常下降到阴囊内,也称睾丸下降不全,大多数为单侧,约15%为双侧。文献显示:隐睾症在足月新生儿的患病率为2%~4%,而早产儿患病率可达30%。正常状态下的小孩出生后睾丸即已经下降到阴囊内,也有部分小孩出生3个月后才开始下降,约6~12个月后下降至阴囊。刘晃教授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3个月后阴囊内仍未摸到两个睾丸,或者只摸到一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到了1岁,睾丸还未下降至阴囊,就要及时考虑治疗。
青少年时期:小“JJ”不见了?原来是肥胖导致
“刘教授,麻烦你认真帮忙看看,我家小孩才8岁,怎么小JJ长着长着就不见了呢?”下乡东源县妇幼保健院出诊时,刘晃主任接诊到了这位焦急的母亲带着孩子。刘晃教授看着小男孩圆嘟嘟的,站立位脱下裤子检查发现:圆圆的肚子、粗粗的大腿和鼓鼓的阴囊挤压在一起,完全覆盖住了这小孩本该挺拔的小JJ。
“小朋友,躺平”,刘主任将小孩脐下厚厚的脂肪轻轻压下,其小JJ就赫然显露。“这是肥胖引起的,减肥就可以看见了。”
刘晃表示,男孩生殖器(阴茎、睾丸、阴囊)10~13岁开始发生变化,如果到了12~13周岁,其睾丸、阴茎还像幼儿一样,应尽早就医。如果男孩进入青春期却没有变声,不长胡须、腋毛、阴毛,阴茎细小,也应引起警惕,早防早治。
中老年时期:男性也有更年期
提到更年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女性。然而,男性也有更年期,且同样需要关注。刘晃教授介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体内雄激素下降或体细胞雄激素受体异常而引起的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焦虑、易怒、记忆力下降、身心疲惫、性欲和性功能下降以及睡眠障碍等。他建议,45岁左右的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刘晃表示,从门诊看,每10位40-50岁的患者中,有2-3位在就诊时会表示最近一年内常出现男性更年期相关症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有激素替代疗法和非激素综合疗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综合性预防才是改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方法。
男性生殖健康小贴士:
1、良好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减少熬夜。长期抽烟饮酒的男性精子活力差、畸形率高,男性肥胖对生殖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控制体重。
2、注意个人卫生
处于生育期的男性,性生活活跃,容易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如果不注意个人生殖卫生,发生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会严重影响精子质量。
3、饮食均衡
均衡膳食,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育龄期男性提高精子质量,比如牛、羊肉、瘦肉、鸡蛋、海鲜、鱼、蓝莓、坚果类等。
4、保持心情愉悦
长期高压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影响精子质量。同时表观遗传学研究也表明,父辈长期异常的压力和不良精神状态也会遗传给子代。
5、避免不良环境
精子对于环境温度、化学物质和辐射高度敏感。久坐、泡温泉、高温作业等都会明显影响精子质量。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的化学品,比如农药、除草剂等均会影响精子质量。一些容易接触射线的职业,如放射科的医师、某些金属冶炼工人等有可能受到高剂量辐射会影响精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