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作为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眼干、眼涩、异物感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与生活质量。近年来,在电子产品的普及、熬夜、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因素下,干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然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目前,干眼治疗的一线用药为人工泪液,然而,长期依赖人工泪液花费高,同时,大量的眼药水瓶亦会对环境造成负担。
众多研究表明,干眼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与干眼的发展亦有紧密联系。俗话说“笑是良药”,大量证据表明,“笑的疗法”可以缓解抑郁、焦虑、压力和慢性疼痛,同时增强免疫功能,并在过去五十年内已被证实可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癌症、糖尿病、偏头痛等一系列慢性病。那么,“笑的疗法”对干眼这种与情绪相关的慢性病是否有效呢?若有效,与最常用的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相比疗效又有何差异呢?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刘奕志教授团队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BMJ (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Effect of laughter exercise versus 0.1% sodium hyaluronic acid on ocular surface discomfort in dry eye disease: non-inferiorit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证实了“笑的训练”对干眼的治疗效果。本论文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The BMJ杂志上的首篇以最后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原创临床研究论文,也是我国眼科领域极少数在国际临床四大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著。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前瞻性、非劣效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99不伴中重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有症状干眼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8周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治疗,或“笑的训练”,并采用小程序全程记录干预情况。研究团队根据面部及眼部肌肉运动设计出“笑的训练”口令:“hihihi(拼音拼读),哈哈哈,茄子茄子茄子,七喜七喜七喜,哈哈哈哈哈哈”,30遍口令为1次训练,一天进行训练4次。在干预8周后,“笑的训练”组和0.1%玻璃酸钠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且在主要结局指标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一种衡量干眼主观严重程度的指标)中,“笑的训练”组不亚于0.1%玻璃酸钠,甚至在一些体征改善中,“笑的训练”优于0.1%玻璃酸钠。本研究证实了“笑的训练”在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从崭新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安全、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笑的训练”操作指引和打卡小程序
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与“笑的训练”对干眼进行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在干眼症状、眼部体征及心理状态(如焦虑和抑郁)方面的变化,揭示了“笑的训练”与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疗效相当,且在眼部体征改善上优于人工泪液0.1%玻璃酸钠,这一研究结果为干眼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为长期依赖眼药水的干眼患者带来新希望,同时也为干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笑的训练”对干眼症状的改善效果不亚于0.1%玻璃酸钠
本研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最后通讯作者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主治医师李晶、博士研究生廖颖琳和硕士研究生张诗瑶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教授、刘奕志教授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一直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始终面向国家眼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和前沿,以护佑人民眼健康为己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耕眼病防治重点难点问题,陆续产出了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以科技力量为支撑引领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持续发挥中国眼科的“国家队”“排头兵”“领头羊”优势,立足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形成“聚光成塔,众星闪耀”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产出兼具科研深度与临床应用价值的成果,为人类光明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