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冬春交替的转折点。《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大寒的到来意味着南方即将进入全年最冷的时段,养生需注重“藏”,注重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背部,以适应时节特性。随着大寒节气的逼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潘爱珍副主任医师和黄艳霞医师教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式——中药沐足。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护足不畏老”。双脚是身体中离心脏最远,但负担最重的部位。因此,双脚最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进而导致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症状,冬季尤著。
黄艳霞医师从中医学角度深入剖析,这类状况常见于以下两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主要是阳气及气血不足之人,多半见于脾肾阳虚的人群,除手脚冰凉外,还有全身怕冷、关节冷、痛,以及小便清长等表现。
第二类人群,则多因气血不调。气血不能调畅,血液则不能运行到四末,所以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一般多见于情绪波动较大,气机郁滞之人。除手脚冰凉外,还可见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等气机不畅之象。
中药沐足不仅可以改善手脚冰凉等症状,还能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从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加强机体代谢的作用。泡脚带来的舒适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愉悦,同时还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关节疼痛、平衡血压等诸多好处。在冬季最后的节气——“大寒”,让我们用中药沐足的方式呵护双脚、温暖身心吧。
中药泡脚的具体方法
将中药加水或装入药袋,浸泡20-30分钟后,煮沸,待药液温度为37℃-42℃时泡脚。
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为宜,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药水量要没过踝关节,以达到踝关节上三寸,也就是四横指高的地方为佳。此外,最佳泡脚时间为晚上 20:00-22:00。
常用的几种沐足中草药
1.红花
红花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对于冬季易手脚冰凉、关节疼痛且易出现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可以用红花泡脚,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使用方法:准备约10-15克红花,先煮水后加凉水至适宜温度,约40℃左右,即可泡脚。此法对缓解关节疼痛及防治冻疮具有显著效果。
2.艾叶、生姜
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之效。生姜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肺止咳。艾叶与生姜同煎,用于泡脚,可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还可预防感冒,适用于阳虚易感冒人群。
使用方法:艾叶15-30g,生姜15-30g切片,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过滤取汁,加凉水至适宜温度后即可泡脚。
潘爱珍副教授特别提醒,中药泡脚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式,但切忌盲目跟风,在享受泡脚的益处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在饥饿、饱腹或过度疲劳时泡脚,以免影响局部血液的供给,出现头晕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留意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被烫伤。
※如果脚部有严重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的患者不宜泡脚,以免引发伤口感染。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不宜泡脚。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者,以及低血压或经常感到头晕的人群,不宜使用过热的水泡脚。过热的水会导致人体血管急剧扩张,使得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进而可能引发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因此,这类人群应格外留意泡脚的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