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双肺感染、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在有效治疗后复查各项指标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仍无法撤离无创呼吸机,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儿科主任杨明当机立断,为患儿行支气管镜探查,最终发现作祟“元凶”——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
奇怪!新生儿有效治疗好转后仍无法撤机?
2023年12月,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儿科收治了一名出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的患儿。入院当天,医护团队即给予该患儿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血氧等对症治疗,同时完善胸部正位片检查,发现患儿双肺感染。治疗后,患儿炎症指标及肺部感染均有明显好转,于是医护团队尝试为其撤离呼吸机。然而,撤机后患儿再次出现呼吸费力伴血氧饱和度下降。
对此,杨明怀疑患儿有先天性呼吸道发育畸形的可能性,建议行支气管镜检查,一方面能够明确病情,另一方面支气管镜能够清理患儿气道分泌物,为患儿治疗带来益处。
镜下现“元凶”,原来是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
在取得家属同意并经过详细评估后,杨明率领儿科支气管镜团队为患儿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寻找导致患儿撤机困难的“元凶”。
支气管镜操作顺利进行,术中可见患儿会厌卷曲呈Ω型,吸气时会厌及双侧杓状软骨均向声门塌陷,部分遮挡声门,各段支气管粘膜可见少量白色分泌物附着。最终患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合并新生儿肺炎。
儿科团队随即调整治疗方案,患儿呼吸情况明显改善,终于在1天后顺利撤离呼吸机,并于5天后康复出院。
什么是先天性喉软化症?有什么症状?
杨明介绍,先天性喉软化症又称先天性喉喘鸣或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是喉部组织软化松弛,吸气时声门上组织脱垂至呼吸道,喉部组织塌陷,使喉腔变小,会厌呈卷曲状,两侧杓会厌皱襞互相接近和颤动,产生吸气性喉喘鸣和上呼吸道梗阻的一种临床病理现象,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喉喘鸣的最常见原因。
患有喉软化症的宝宝,出生时呼吸可表现为正常,出生1-2周逐渐出现喉鸣。症状出现的高峰年龄为6-8个月,大多数于18-24月龄时症状消失。喉喘鸣发作可表现为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在睡眠或安静时常无症状,但哭吵、进乳后以及呼吸道感染时比较明显。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吸气性喉鸣、吞咽功能障碍或/和喂养困难、呼吸困难、胃食管返流和咽喉反流。
喉软化症大部分有自愈的倾向,经精心护理及加强喂养下,多数轻中度喉软骨软化症患儿可于2岁前自愈;但对于重度喉软化症的部分患儿,病程长,影响喂养,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或心力衰竭。
什么是支气管镜技术?适用于哪些情况?
支气管镜技术是一项内窥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一般从鼻腔插入,通过咽喉、会厌、声门到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支气管镜检查能将内部情况非常真实地显示在屏幕上,使呼吸道各个解剖部位的异常都能清晰地被看到。
以下情况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疑有气道发育畸形的婴幼儿等;不明原因的长期咳嗽;不明原因的喘鸣或局限性哮鸣音;X线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异常者;肺部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病原学诊断;清除气道内异常分泌物;取出气道异物;支气管介入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