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乱扔塑料垃圾容易破坏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活动。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塑料垃圾被分解后形成的塑料颗粒,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威胁更大。
微波炉加热3分钟,可释放出几十亿塑料颗粒?!
今年7月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曾发布一篇关于“各种塑料容器在不同生活场景应用所释放的塑料颗粒”的文献报告。
具体实验中,科研人员选取的是食品级塑料容器(由聚乙烯及聚丙烯组成),将其分别置于室温、冰箱冷藏室及微波炉中,再分别测试估算各个塑料容器中的塑料颗粒释出数量。该结果显示,跟放置在室温中或冰箱冷藏室中的塑料容器对比,在微波炉中加热的塑料容器所释出的塑料颗粒数量最高,能达到一平方厘米释出超过二十亿的数量级别。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如果应用塑料容器,即便是食品级别的塑料容器,也可能会摄入过多的塑料颗粒。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微波炉加热食物不建议采用塑料器皿。
塑料颗粒是怎么“入侵”人体的?哪些膳食中可能有塑料颗粒?
塑料颗粒“入侵”人们身体的方式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呼吸空气摄入,二是肌肤直接接触渗入,三是日常饮食摄入。这其中,日常吃吃喝喝摄入的塑料颗粒是最多的。相关研究曾估算,一个人一天大概会摄入120-200个塑料颗粒。
那么,日常哪些膳食中可能含有塑料颗粒呢?
一、各种鱼类:生活在水域环境的各种鱼类的腮部及胃肠道都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且一些研究还发现,近三成的鱼类背肌部位存在塑料颗粒。
二、各种奶制品: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市面上不少品牌的奶制品抽查结果都显示存在塑料颗粒成分,推测可能是这些奶制品在工厂加工的时候被塑料颗粒污染了。
三、各种生肉类:科研人员发现各种生肉也存在塑料颗粒污染,通过追溯其中来源,发现最直接的微塑料污染来源竟然是切菜用的塑料砧板。
四、生活饮水:
塑料颗粒对于自然水源的污染是肯定的,所以日常的生活饮水也是人们过多摄入塑料颗粒的重要渠道。
生活中哪些举措能够帮助“减塑”?
塑料颗粒进入人体后,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哪些具体危害,目前科研结果尚无定论。但为了规避暂时没办法预计的健康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简单举措:
第一,有数据显示,人们每一年可以消耗超过二十亿瓶塑料瓶装水。如果人们日常能用水壶、保温杯等代替一次性瓶装水,将大大减少塑料消耗量。
第二,平常喝咖啡、奶茶都会用到塑料吸管,按一天用一根,一个人五年可以消耗1800多根。如果人们能以纸吸管或玻璃吸管等替代,也能更环保。
第三,平常去菜市场、超市购物时,人们可以随身携带环保布袋,这样也能大大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