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身材纤长,面色白净,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级中排名靠前,可是自从上初三后,不到一个月,孩子突然变得有心事,不爱说话,周末回家也把自己反锁在自己的房间不愿出房门,父母多次试探询问,也问不出什么,只说自己不想去上学了,逼着孩子去上学,孩子总是心事重重的感觉,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月考退步了一百多分。问老师,老师也说似乎看到男生上课心不在焉的样子。实在没办法带孩子来院就诊,没想到孩子竟然同意来看心理医生。看来男生在上初三的过程中,遇到什么现实困扰了。在征求男生的意见后,孩子愿意一对一进行咨询。父母离开咨询室后,男生在咨询师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他不愿与周围人交流,常会因为一些困惑上网络找寻资料,在网络上查到了“性变态”这三个字,让他震惊不已。这,便是孩子持续已久的“不可言表的痛”。
男生上初三后,学校要求住校学习。男生第一次住校,还是很兴奋的,和同学们夜谈中,发现其他男同学的话题都在议论女同学,哪个女同学长得好看,哪个女同学身材好看,谁和谁在一起了。这些内容男生之前从未想过,数次夜谈之后,男生发现自己白天开始不自觉会观察女生了,尤其是自己也有好感的女生。上课也听不进去了,脑海中总是幻想女生的身体会是怎样的,自己也想努力克制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很龌龊,可是越是克制,越是会想看女生,同时也非常害怕被人发现自己偷看女生,深怕自己的丑行会被曝光,渐渐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而且担惊受怕。想到自己可能因此人生就要毁了,内心非常无力。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医学心理科建立了针对青少年和父母的家庭帮扶工作团队,这个团队指导方针就是以家庭为核心,通过改变家庭问题为靶点从而聚焦青少年行为及心理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问题常常因为家庭困扰活着更大的社会环境困扰而导致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会从个人的精神病理表现形式体现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上,因此“谁是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可以是我们对于给青少年问题的思考的开始,当我们可以说“问题少年”不是问题的核心,反而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个。
在开展的问题少年家庭帮扶工作由王晓丽主任为家庭干预指导的总负责人,帮扶父母反思家庭问题理解孩子的现状;心理医生责任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历程。心理医生与这位男孩进一步个案访谈后,王晓丽主任进一步开展了系统的家庭辅导计划。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看到这个家庭中父母虽都是公职人员、高学历但却很少陪伴孩子,与之交流则更是少之又少。对孩子的学习比较严格,孩子也比较内向,也没有什么亲友的同龄孩子作伴,周末主要也是在各种学习班补课,同学间的交往也不多。上了初中后更是以学业为重,孩子也很争气,成绩一直很稳定。父母其实也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了,也想给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无奈也不知道要从何说起,就暂时不谈这些内容,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就好,总觉得孩子到了年龄就都好了。
经过系统、全面的心理评估及家庭对帮扶计划,男孩的心理咨询师汪为为告知其对异性好奇的普遍性,降低其内在自我攻击的道德压力;并推荐相关科学的书籍,满足其对性知识的好奇,缓解对性幻想的焦虑;指导其放松训练,帮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心状态;鼓励其参与学生活动,在更多层面去与女生交往,降低其对异性的性敏感,而丰富对异性更多的认知;王晓丽主任在给予家庭指导的过程中给予全面的家庭和亲子关系的评估,同时传递给家长一个更好重要的信息:“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和理解,尤其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刻,除了要在学习上用功,更要多方面让孩子接触生活,培养孩子全面的能力。通过正向的方式来减少被压抑的情绪。”
王晓丽主任介绍说:“青春期,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育,对于性的好奇是自然发生的事情。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些家长对此讳莫如深,羞于言说,又或者像男生的父母一样觉得需要说而不知如何说,于是就做鸵鸟视而不见。家长和社会对于性议题的语焉不详或避而不谈,使得青少年内在的冲动和了解的需要,无处了解又或者获得了偏差的信息,从而导致青少年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带来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
心理医生汪医生认为这名男生因成长过程中,性的内容在其家庭中是不可言谈的,同时因自身性格内向,身边又无同龄好友予以讨论,虽然年龄已到青春期,关于性的认知一直未被触及。直至住校,在其他男生性讨论的冲击下,激发了自身的性冲动。男生因自身的性冲动带来的性好奇,与成长中习得的教育规范相冲突,对自我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自我否定,由此带来了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男生不再认为自己是性变态,同时在与同学交往上有了进步,虽然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上还有羞涩感,但自己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自我调整和探索。
科学的进步无时无刻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搜索很多关于自我的各种疑惑,但这种便捷的方式在某些方面也许也会影响我们离真相背道而驰。选择正规且专业的就医方式,最科学的指导方式才是帮助我们改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切忌滥用和盲目从众,那样我们离真相将会越走越进。
(此案例已经来访者同意作为大众心理科普宣传,同时涉及本人真实信息均已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