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的概念,并不是现代医学产物。不过,当代中医研究者将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与大数据力量结合,归纳、总结出了适用性更强、准确度更高、包含范围更广的新型理念,这就是目前最权威的中医体质判定方法。自此之后,患者就可根据这个标准对自身体质进行调理,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那么有关于中医体制的判定、调理治疗的冲突,就由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治医师罗翠文为我们分析一下。
最权威的中医体质判定方法和标准是什么?
最权威的中医体质判定方法和标准是由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提出的九大分类,王琦教授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课题组,对2万多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把中医体质分成了9个种类。在2009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这是国内第一次对中医体质指导和分类应用标准作出规定。
调理体质和治疗疾病有什么区别?
调理体质和治疗疾病的区别是发病时间。调理体质是针对人而言,属于治未病的范畴。通过改变人的体质去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调,达到预防疾病,让疾病发展减缓的目的。治疗疾病的对象是疾病,是人体在基本状态下短期的疾病状态,以当下疾病的症状消失为目的。此外,影响人体疾病的易感性跟体质相关,因此,调理体质和治疗疾病也相关。
治未病是中医独有的理念,其覆盖范围、指向性,还要超过西医理念中的预防学。调理体质,就是治未病的实际应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调理体质就是针对该体质敏感的致病因子进行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致病因子可能会随时变化,因此对体质的调理方案也应该及时调整。有条件的患者应该三个月微调一次,没有条件的患者最少一年调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