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中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引起的。新生儿黄疸虽然是常见疾病,但还是有很多产妇和家长对新生儿黄疸并不了解,当患儿出现黄疸症状时十分紧张恐慌,担心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接下来就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主任医师潘开国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未满28天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生2-3天后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可消退,早产儿的黄疸会持续较长时间。
如何区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有以下区别: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2。病理性黄疸是指出生24小时出现的黄疸,或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黄疸如果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超过4周,考虑是病理性黄疸。
无论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都必须要治疗将黄疸褪去,以免病情严重时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血清中未结合的胆红素,采用光照疗法,目前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此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还可以采用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感染等症状,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性脑病的发生。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