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迎来了一位外貌“特殊”的患者,额部正中央长了一颗3.0cmX2.8cm的肿物。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黄志权教授的妙手下,患者谢先生得到治疗,顺利出院。
随手挤压,不料“米粒”变“天眼”
谢先生现年51岁,来自阳江。两个月前,谢先生就发现额头正中间长了一颗“小米粒”,便自行挤压。不料,“小米粒”开始破溃,并伴随红肿。
谢先生不敢大意,为求治疗便就诊于当地小诊所。诊所医生诊疗后,予以中草药外敷治疗。不曾想,短短几天时间里,“小米粒”迅速增大,且未有消退的迹象。
看着额头上的“米粒”变大,大家都笑称谢先生是二郎神“开天眼”。谢先生甚是着急,赶紧到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对谢先生进行肿物活检术,活检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小米粒”居然发展成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惊讶之余,谢先生立即寻求进一步诊治,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找到黄志权教授。
图片说明:谢先生的额头肿物经检查为“鳞癌”
手术彻底切除是目前治疗“鳞癌”最有效的方法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目前,手术彻底切除是目前治疗“鳞癌”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病变位置是在额头正中央位置,如果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对谢先生的外貌影响很大,患者对此难以接受。因此,如果能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能保证患者容貌“完好”,这便是最佳方案。
制定一个这样的手术方案是个不小的“挑战”!黄志权教授对谢先生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患者额部皮肤来源鳞状细胞癌,虽目前从影像学看肿物未明显侵犯到额部骨质,但按照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原则,术中肿瘤扩大切除后额部表层骨质亦需要做进一步的磨除,已达到明确的安全界,额部也会因此出现一个较大的缺损。”
黄志权教授表示:“传统的皮片移植修复和邻近瓣转移修复不适合谢先生了,我们考虑采用术中同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方式为患者额部缺损进行修复。”
手术当日,黄志权教授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缜密配合,为谢先生行了“额部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游离左前臂皮瓣修复术”。简单来说就是把肿瘤病灶扩大切除后,从左侧手臂取一块连着血管的皮肤(即游离皮瓣)修复缺损部位。虽然手术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远没那么容易,当中涉及到皮瓣的制备以及血管的精细显微吻合,这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颌面部额外的手术切口,黄教授仅在患者耳前区通过3cm的切口分离暴露颞浅动静脉并通过该切口进行血管吻合。最终,手术历时5个小时顺利完成,肿物得到彻底切除,并且患者容貌修复很理想。术后第6天,谢先生顺利出院。
“鳞癌”知多D
鳞癌,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子宫颈、阴道等处。在外观上,鳞癌常呈菜花状。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红色硬结,以后发展成疣状损害、浸润,常有溃疡、脓性分泌物、臭味,见于颞、前额及下口唇。
有时癌组织发生坏死而脱落形成溃疡,产生恶性臭味。若癌细胞向深层发展,则形成侵袭性生长;若癌细胞向远处转移,则形成继发肿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黄志权教授提醒,如发现颌面部各处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肿物,切忌自行处理,如挤压、割破等,不要到不正规的诊所进行不规范的所谓治疗,如外敷中草药等,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如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或头颈外科等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