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的以及病理性的。一般情况下,生理性的黄疸在7至10天会逐渐消退。而病理性的黄疸,由于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病理性因素,因此需要接受对症治疗,才能够让新生儿的换单症状得到缓解。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病理性黄疸的诱因与生理性黄疸发病原因有哪些不同?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1、生理性黄疸
①、生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婴儿特殊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处于缺氧环境,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较多,红细胞基本不成熟,容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过多,大约是成人的两倍。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的代谢会受到限制,因而导致新生儿黄疸持续一段时间。
②、肠肝循环因子:新生儿时肠道内尚未建立正常菌群,进入肠道的胆红素不能转化为尿胆原(粪便胆原),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相对较高,肠道内结合的胆红素水解为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的胆红素,被肠壁吸收并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
2、病理性黄疸
①、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是一种特殊的黄疸。原因是母乳中含有的孕烷二醇激素,能抑制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得新陈代谢,导致新生儿皮肤和巩膜浓度增加和黄色染色。黄疸在第二周结束时达到高峰,用了1 ~ 2个月才消退。虽然黄疸很深且持续,但儿童没有其他异常。例如,如果母乳暂停2-3天,黄疸将显著减少。如果重新喂养母乳,黄疸可能会加深,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在确诊后不应终止母乳喂养。
②、溶血性黄疸:ABO溶血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母亲和胎儿之间的不相容性引起的。常见是母亲的O型血和胎儿的A型或B型血,引起的黄疸比较严重。母亲的血型是a型,胎儿的血型是b型或ab型;很少母亲的血型是乙型,胎儿的血型是甲或乙,引起的黄疸相对较轻。有报道称,新生婴儿血型不合溶血的病发率为11。9%。
③、药物性黄疸:药物引起的损伤。有服药史,服用氯丙嗪、吲哚美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磺胺类药物、扑热息痛、出汗等,会导致中毒性肝炎。此时,胃肠症状不明显,黄疸发生前无发热,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但絮状浑浊反应正常等可以确定。
④、当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时间充血和肿胀会导致黄疸。
⑤、肝前黄疸可由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缺陷)引起,也可由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因素、贫血和溶血以及血液中胆红素原料过量,引起的体内红细胞过度破坏引起。例如自身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较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