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产业动态

北京和睦家医院举办第三届国际骨科研讨会 现场直播髋关节置换

转载 2019-05-28 12:00:29 来源:美通社

-逼近精准“零距离” 北方非公医疗首台Mako骨科机器人髋关节置换直播“挑战极限”

北京2019年5月28日 /美通社/ -- 今年1月,饱受伤病困扰的英国网球名将安迪-穆雷在伦敦成功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希望我的髋关节疼痛到此为止”。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体育爱好者的热烈讨论,有网友称经常看到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长短腿”的报道,“走路都不利索,怎么国外的还能打网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最常见,也是最为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术后两条腿长短不一。手术的目的原本是治疗伤病,患者却因为病腿术后长出几公分,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然而,医生人为的操作极限无法保证手术的精准度,如何在髋关节手术中将误差值逼到最小?

2019年5月25日,在北京和睦家医院第三届国际骨科研讨会上,医生操作着一台名为Mako的手术机器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给出了“精准”答案。

直播现场

美国专家手术指导 体操冠军助阵分享

本次骨科研讨会上直播的手术是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左髋和右膝关节夜间疼痛,行走困难。手术由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主任路继科教授担任主刀,同时,由已完成骨科机器人全膝/髋关节置换手术500余例的美国知名骨外科专家 -- Sean D Toomey教授担任临床技术指导,共同进行Mako手术操作演示(Mako机器人髋关节置换术),同时通过直播平台面向大众及业内同步直播。

手术通过直播平台面向大众及业内进行直播

髋关节,对有些人而言,这个词听上去还有点陌生,但说到“胯骨”,很多人就能对它的大概位置有所了解了。髋关节是人体中的一个主要负重关节,臀部负责像步行、跑步、坐着站起来和爬楼梯等功能性活动,髋关节的疼痛则会限制这些活动。

路继科主任介绍,在我国,髋关节疼痛已经成了困扰中老年的“头号骨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大于60岁发病率更高;此外,先天性的髋关节疾病,如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此类在儿童或青少年期间起病的疾病,在成年以后,尤其中年或者老年,很容易发展为继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然而,饱受髋关节疼痛的不只是中老年人。本次活动现场,曾以“莫氏空翻”惊艳世界的体操冠军莫慧兰亲自到场,分享了作为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经历。莫慧兰说,由于训练体操需要从小压腿,很多动作需要单腿落地,因此髋关节一向是体操运动员受伤的“重灾区”,“我现在髋关节就经常会卡住,有时候在打球的瞬间,甚至会有脱开的感觉。”

从厘米到毫米 精准度逼近误差“零距离”

手术中,医生操作的Mako手术机器人于2019年1月正式入驻北京和睦家医院手术室,这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看不准”、“拿不稳”等问题十分常见,手术的操作往往根据术者的经验和估算来决定,特别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复杂手术中,个性化的术前设计、精准的手术操作,对医生的技术考验会更加严格。因此,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神经受伤、假体脱位、“长短腿”是最容易发生的三类问题。术后假体的脱位率是3%,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术后假体脱位率是5%,人工关节置换后,患者两腿长短差值超过1公分以上就会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介绍,曾在与一位外院专家沟通中了解到,在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哪怕是丰富经验的医生,一般也仅能达到85%的准确性。就像4S店里维修师傅的工作,虽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但没有专业仪器的辅助,修缮总不能尽善尽美。然而,专家话锋一转,“如果用类似Mako这样的机器人装置来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准确性却接近100%!”盘仲莹认为,既然和睦家的医疗理念是为更多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就一定会有患者为了精确度的“零差别”而追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

就这样,Mako手术机器人在北京和睦家医院手术室正式“持证上岗”。

Mako的最大特性就是精准。路继科介绍,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交互式实时反馈机械臂突破传统关节置换手术的限制,将截骨安全、精确地限制在计划截骨范围内,精准度远超传统术式3-10倍。机器人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建模、测量和设计,保证术中精确安全操作,从而辅助完成个体化、精准化的人工关节置换,极大降低了患者因精准化问题造成的术后两腿长度不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率。使用Mako系统,可将患者术后脱位率降低至1%以下,患者两腿间的长短误差值降低到1-2毫米。而假体定位的精准度提高后减少了撞击,磨损和脱位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进一步降低,从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Toomey教授介绍,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使用Mako手术机器人进行关节置换,全美大概约有300台Mako机器人在各大医院投入使用,他本人一周内也要完成20例左右的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让骨科医生非常放心,假体可以非常精准的放到解剖位置上,在患者术后的腿长上起到重要作用。”Toomey教授说,由于可以精准的“一次性”放置,避免了传统术式中假体从小试到大的反复操作,本次直播中的手术患者出血仅200毫升,对周围软组织、血管的损伤也降到了最低,“进行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的患者,三分之一术后隔天就能出院,恢复很快。”

路继科表示,作为一家非公医疗机构,只有像盘仲莹院长这样在骨科领域敢为人先敢于投入的带头者,医院的高精尖学科发展才有更长足的空间和未来。

“硬骨头”彰显“软实力” 技术输出降低医生学习曲线

在当今的老龄化社会下,相比急性病症,当下更多的老龄化人口长期被慢性病和功能衰退所折磨,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关节和肢体功能的衰退。而人工关节置换则可以明显挽救病人的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正处于人工关节置换需求的爆发期,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欧美国家人工关节置换的比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结合Mako骨科机器人的强大优势,来满足人们更高的医疗需求。”盘仲莹表示。

满足庞大的精准化需求不仅需要高精尖设备的加持,更需要医生群体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在传统的骨科手术中,医生学习曲线非常高。“就像一个新手学习倒车,如果开的是90年代只有后视镜的老款车,只能通过无数次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巧。”而在这一点上,Mako机器人更像一台具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新款车,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的完成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定位步骤,在导航支持下更加精确的植入假体,智能的骨科手术系统不仅使手术更加安全、精确、可控,更极大降低了医生的学习曲线,使得手术术式易于学习复制。

路继科主任及Toomey教授分享术中心得

Toomey教授说,让他欣慰的是,现在可以通过直播为更多的中国医生进行现场指导,把更多经验传授给中国医生,也可以学到中国医生的优点,“新技术可以使双方更好的合作,如果将来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打算使用Mako机器人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直播,我仍愿意来展示。”

路继科介绍,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团队已连续三年面向全国举办手术直播研讨会。2017年邀请到澳大利亚专家通过手术直播进行了一场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当时,这不仅是北京非公医疗机构首次通过SuperPATH进行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北京医疗领域内亦属率先开展;2018年,十余名来自国内外骨科全领域的顶级专家齐聚和睦家,聚焦手部精细功能恢复,进行了一场“尺腕关节重建术”手术直播;今年,骨科团队再次搭建起国内外骨科专家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直播面向国内医生输出,给更多医生带来学习体验。“技术的落地应用在于人的学习和执行,把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展现给大众及专业人士,让更多人知道新技术带来的变化,继而学习再而应用,共同提高医疗质量,就是我们直播的目的。”

目前,除了Mako手术机器人,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还引进了脊柱Jackson-table手术床、X光机、CT、MRI、C型臂X光机、骨密度仪 (DAX) 、关节镜内镜系统、椎间盘椎间孔镜内镜系统、VAC负压吸引装置、SHOCK-WAVE软组织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全面迈入微创、精准的机器人手术时代。盘仲莹表示,作为社会办医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开始进行技术的反向输出,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推广“高精尖”技术树立了标准。而这样的“软实力”还会继续发展壮大,在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医疗质量的道路上,吸引到更多伙伴一同前行。

(责编:梁嘉怡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