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睡眠带来新的挑战。加班熬夜、刷手机熬夜、狂欢熬夜、习惯性熬夜等等情况屡见不鲜。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38%,高于世界的27%比例。在3月21日第19个“世界睡眠日”当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专家预约)教授指出,在这些睡眠障碍者当中,青少年儿童的睡眠问题日益普遍,人们应引起重视。
15岁女孩上课为何频频打瞌睡?
小张(化名)今年15岁,从小学5年开始,上课经常打瞌睡。上初中后,情况加剧,即使是感兴趣的课程也控制不住瞌睡。近半年更是发展为只要大笑则诱发无力,在食堂吃饭,听到同学讲笑话,双手立马无力拿不住筷子,或无法笑出声,身体还会突然倒下,恢复到正常情况需要近一分钟。她本人也纳闷,晚上感觉睡眠质量挺好,怎么白天还是有强烈的睡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张曾到当地医院就诊,但是具体不详。由于这种情况已严重影响到学习,小张多次想放弃学业。为进一步诊治,小张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经过问卷筛查,小张的Epworth嗜睡量表分值达18分。潘集阳教授详细了解病史后,建议小张做首夜导睡眠监测(PSG)和第二天的多次睡眠潜伏时间实验(MSLT)检查,最后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脑神经递质受体缺陷,也是食欲素受体缺陷的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潘集阳教授表示,小张是比较典型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病的患者国外报道通常发现在10-20岁开始起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如果起病于儿童期,男女比例约为2:1,我国目前暂无具体的患病率报道,大约为0.07%。这种病也可以表现为夜间睡眠差,确诊除了要详细地询问病史,还需要做量表的筛查和PSG、MSLT。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张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青少年儿童长期缺眠会导致多种问题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
潘集阳教授指出,青少年儿童出现睡眠问题不在少数,然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睡眠具有巩固记忆、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功能等作用。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长期出现睡眠问题,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滞缓、认知功能缺陷、学业成绩下降等;心理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易激惹、焦虑等。”
“就我的门诊情况来看,目前因睡眠问题前来就诊的青少年儿童,多是因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或者是游戏成瘾等。”潘集阳教授说,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时而抑郁,时而狂躁的双重心境,且情感在这两方面摆动不定,好发于青少年儿童,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而在治疗游戏成瘾方面,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及替代疗法等。对于部分成瘾行为加重至难以控制,带伴随有冲动、强迫色彩等行为者,还需考虑配合药物来治疗。
潘集阳教授强调,导致睡眠障碍的病因有很多,疾病因素、生理因素、环境要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当青少年儿童出现睡眠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到睡眠门诊或心理门诊就诊,确定具体病因,再对症治疗。
如何更好帮助入睡?这些助眠建议要记住
除了及时就诊,潘集阳教授也提出几点助眠建议:
1、每天同一时刻起床。
早上同一时间起床会带来同一时刻就寝,能帮助建立“生物钟”。
2、规律锻炼。
锻炼可以帮助减轻入睡困难并加深睡眠,但是不要在睡前3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3、保证舒适的卧室。
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能帮助减少夜间觉醒的可能性;确保卧室夜间的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候可铺上地毯,拉上窗帘及关上门来减少噪声。
4、规律进餐。
饥饿可能会影响睡眠,不要空腹上床,但避免过于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而且为了避免夜间上厕所,就寝前不要喝太多饮料。
5、减少所有咖啡类产品的摄入。
咖啡因类饮料和食物(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会引起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及浅睡眠,即使是白天喝此类产品也会影响夜间睡眠。
6、避免吸烟、饮酒。
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当有睡眠障碍时,尽量不要于夜间抽烟。尽管饮酒能帮助紧张的人更容易入睡,但之前会引起夜间觉醒。
7、别把问题带到床上。
烦恼会干扰入睡,并导致浅睡眠。
8、不要试图入睡。
这样只能将问题变得更糟。相反,可以打开灯,离开卧室,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如读书,不要做兴奋性运动,只有当你感到困倦时再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