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与秋水仙碱一样,但由于秋水仙碱存在不良反应,使很多患者更愿意选择解热镇痛药。其主要抗炎作用表现为缓解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改善某些肌肉、骨骼、关节的功能,有效防止水肿、细胞渗出、疼痛。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抗炎药物治疗主要应用解热镇痛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布洛芬等药物中,疗效较好的是吲哚美辛,其次是布洛芬。阿司匹林可抑制肾排泄尿酸,因此不宜多用。上述的解热镇痛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或多或少有一些效果,但不能作为主药,可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轻者只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并发消化道出血。因此,应尽可能选择肠溶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胃肠刺激。如果原来患有胃肠道疾病,应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药,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
一般来说,短期内应用治疗剂量的解热镇痛药是不会引起肾病变的,但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则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因此一旦炎症消退、疼痛缓解即应停药。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有肾功能不佳或同时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疾病,应更加注意。此外,解热镇痛药还可以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过敏性皮疹、白细胞减少和头胀耳鸣等不良反应,因此,一旦开始用药,还需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尽早发现,尽早停药。注意绝不要将两种解热镇痛药合用或与皮质激素同时使用。
部分患者因使用解热镇痛药效果不佳而在急性发作的最初数小时内应用秋水仙碱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该药被称为痛风的特效药,但是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且治疗剂量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剂量接近,通常不作为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另外,长期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肾损害,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