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一直是脊柱外科治疗的难点,通常因为肿瘤发现较晚,就诊时肿瘤可能已经压迫附近的神经或脊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如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也很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一周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林宏生教授通过术前3D打印技术,为一名患者术前准确判断肿瘤大小,确定切除范围,随后采用全椎体整块切除技术切除了颈胸段两节受肿瘤侵犯的椎体。现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即将出院。
“颈部疼痛,起先还以为是肌肉劳损”
53岁的姚女士一年前开始颈部疼痛,以为只是简单的肌肉劳损,但近期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胸部紧缩感,双上肢疼痛,双手的握力明显减弱,原来能干重活的她,拿条木棍都觉得费力,于是她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所患的是颈胸段的脊柱肿瘤,诊断为“颈7、胸1椎体巨细胞瘤”。姚女士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肿瘤部位特殊,手术风险极高,建议转院。几经周折,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就诊入院。
林宏生教授详细了解病情并阅读患者所有影像资料后,认为姚女士所患的肿瘤已经破坏第1胸椎,第7颈椎也出现了部分椎体结构的破坏,第1胸椎后方椎管占位压迫脊髓神经,所以姚女士才会觉得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胸部紧缩感。如果不及时治疗,脊柱稳定性进一步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同时脊柱肿瘤也可能发生转移,危及生命。
幸运的是尚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林教授给她详细分析了病情,并告知可以手术治疗。虽然患者颈胸段肿瘤部位特殊,风险极大,但第7颈椎、第1胸椎两节段肿瘤椎体还是可以进行整块切除,姚女士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3D打印技术助术前诊断,全椎体整块切除术解患者烦忧
入院后,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一区联合介入科、肿瘤科、影像科、胸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
3D打印模型
术前CT
由于姚女士脊柱肿瘤位置在颈胸段,手术暴露困难,而且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除了食道、气管、甲状腺外,还有大血管和神经,如颈、动静脉、椎动脉,术中稍有不慎可能引发致命的大出血;该处手术容易伤及喉返神经从而引起术后声嘶等并发症;椎体切除过程也容易伤及脊髓神经,导致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因此,术前通过血管造影、核磁共振、CT及3D打印技术,评估肿瘤血运情况和病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综合分析评估后,确定通过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将肿瘤椎体整块切除,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瘤的复发,确保良好的远期疗效。
术中,林教授团队先从背侧入路将肿瘤椎体和脊髓神经根分离,完整切除肿瘤椎体的后方结构,然后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再从前方分离肿瘤椎体的边界,整块切除前方肿瘤椎体;植入长度约3.5cm,直径1cm的人工椎体支撑,并用钢板加强固定,完成脊柱前柱的重建。为防止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受损,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严密监测,应用最先进的超声刀,降低脊髓神经损伤的风险。术中林宏生教授团队与麻醉科、手术护理团队默契配合,手术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总耗时近6小时,成功将肿瘤椎体完整切除。术后姚女士恢复良好,双上肢疼痛、麻木、乏力的症状明显好转,胸部紧缩感消失,术后CT复查显示肿瘤椎体完全切除,脊髓压迫完全解除。术后三天,病人在支具保护下已下地行走,没有出现并发症。
术中切除肿瘤椎体
术后X片
据专家介绍,脊柱肿瘤初次手术完整切除对患者远期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是业界推崇的一种无瘤技术,也是脊柱外科的高难度手术,国内仅有极少数大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
专家简介:
林宏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留德专家,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精于各类脊柱外科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驼背畸形、脊椎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系统诊断治疗,年主刀手术约400台。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中外合作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技计划基金、国家卫计委科研基金、等10多个项目。于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70多篇,18篇被SCI收录。参编专业著作2部。任广东省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脊柱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广东脊柱外科非融合学组副组长、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与临床学会副主任委员。获“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奖学金”、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个奖项。2018年院内金刀奖获得者,2016年当选“羊城好医生, 2015年-2018年连续当选“岭南名医”。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