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哒、咚哒……”拥有健康的心跳才能有健康的心脏、健康的身体。一旦“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心跳慢到让人头晕”,可能提示心脏跳动节律或速率不正常,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也就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原因
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通常会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显示的表现比较轻微,因而对人们身体不会产生多少危害;只有少部分严重心律失常人群,因为疾病发生的比较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只要发生心律失常疾病,要进行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人群都“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大众对心律失常这类疾病的了解度严重低下,治疗率和控制率就更加低。归咎原因主要有: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宣传教育不完善,从而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普遍不足,并且产生了两种偏差或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紧张,从而造成过度治疗;更多、更严重的是未予足够重视,全民救治心脏性猝死的知识和技术几乎为零。
心悸、胸闷、晕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目前最常见、门急诊诊治率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一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心脏性猝死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心脏性猝死,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
温馨提示
效果最显著的预防,是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体内除颤器等;次之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体内除颤器,这是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