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企业动态

白血病真得那么难治吗?——《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家庭医生在线 07月09日

近期,《我不是药神》的上映,给这个略显沉闷的暑期带来了惊喜,从目前票房来看连续几天位居冠军,证明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观众的青睐。

该电影的力量在于他的真人真事,反映的白血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现状。癌症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摧毁一个家庭,以此为题材的《我不是药神》本身就有沉甸甸的份量。徐峥饰演的程勇本来卖成人用品,一个机会,让他做起了治疗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商,在赚到巨额利润之后,程勇的生活迎来了一次次的反转。而他身边一个又一个癌症和白血病患者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心碎,也让人感叹在严重病患面前,生命的脆弱和苍白。

白血病俗称“血癌”,治疗血液肿瘤的终极武器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异基因移植和自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只适用于极早期的脑型ALD患者,而且需要HLA抗原配型、配型过程漫长、复杂、移植后需要使用昂贵的免疫抑制剂(单移植的费用多达40万人民币)、存在排斥反应可能性等问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优点是适用的人群比较广,不受供者限制,没有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花费相对较少。但缺点是植入的患者干细胞中可能有肿瘤细胞污染,而且没有移植物抗肿瘤作用,相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移植后疾病复发率高。这些因素造成的重大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是白血病群体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庞大的白血病患者群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则相对幸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它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5-15%。虽然M3临床表现非常凶险,在刚发病时非常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导致早期死亡,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M3已成为基本不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治愈的白血病。

数据显示,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2.76/10万,每年新发白血病至少3.8万人,每年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约3500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上,我国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到80年代纳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以及一线治疗应用ATRA联合常规化疗,目前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已超过90%,其中80%的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今年4月我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8年舍贝里奖,以表彰他们“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这是我国白血病研究治疗方面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国内成熟临床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症状缓解后,维持治疗可在家中进行,定期门诊随诊,这使APL的治疗更为简便,避免化疗带来的多种副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国内治疗M3型白血病的临床必须用药是艾力可,由一家成立于96年的山东企业生产,该药品同时还是治疗多种皮肤疑难杂症的有效药物。《我不是药神》影片故事背景为2002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率为3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5%。

《我不是药神》电影故事不煽情,也不刻意的博同情,甚至还不时的穿插一点徐峥的小幽默。要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有几个主角,于是电影中有吕受益、刘牧师、黄毛等形象鲜明的角色,但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则刻意的模糊形象,他们总是沉默,少给或不给台词,总是安排他们戴着口罩。电影意在聚焦整个白血病群体,以及经营仿制药的事件,所以弱化患者人物形象,也没有太多治疗、穿刺等镜头。但正是这种模糊和淡化营造了一个大背景,让故事的发生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而实际上由于发现了好的技术和药品,白血病M3患者可以不用生活在阴影中,他们可以用轻松的姿态和疾病抗争,《我不是药神》的故事不会发生在他们中间。

(责编:鲁羚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