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前,今年63岁的老张(化名)在大儿子的婚礼上,手部突发抖动。随着病程的进展,老张在写字、抓筷子时,手部也会不受控制地抖动,渐渐地连喝水、搬拿物品等都会受到这不经意“抖动”的影响,震颤、抖动地频率越来越高,老张的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都无法正常开展。
直至去年,老张开始辗转各大医院求医,最终被确诊患“特发性震颤”。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后,老张的血压出现明显升高(本无高血压病史)。一旦停药,震颤便反复发作。近1年来,老张的双上肢震颤症状越发加重,震颤的幅度也是猛地增加,其生活越发不堪重负。
特发性震颤病因尚不明确 专家:家族遗传或是诱因之一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发性震颤发病率约为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频率约为4-12Hz,也会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
为什么会发生特发性震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金龙(专家预约)教授指出,寻找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家族遗传可能是一大诱因。据国外研究表明,30%-50%的患者有家族史,且家族性患者比散发性患者起病早,起病年龄多在20岁前。而老张的父亲、大姑和大姨都出现过手抖的症状。
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是特发性震颤的治疗首选
因老张的震颤已严重影响其生活,且药物治疗效果差,刘金龙教授建议其接受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刘金龙教授指出,特发性震颤可以利用药物或者手术进行治疗。但在发生震颤后需要治疗的人群中,50%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差,这部分人群则可通过注射肉毒素、毁损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三种方式来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过程中
从安全和疗效角度出发,DBS手术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同时DBS手术治疗特发性震颤还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等特点。
该手术对丘脑腹中间核(VIM)进行微电调控,该核团是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的核团,其神经元节律性爆发性放电活动可通过对引起患者震颤的某个特定动作进行验证,并为植入脑部电极位置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由于患者在局麻的状态下进行,刘金龙教授表示在术中就能明确看到术后效果,还可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降低由于刺激而产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这一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更高。此外,植入患者体内的电极为1.27mm,脉冲发生器高54mm,宽54mm,厚度9mm,同时电池的使用寿命达15年,体外充电也十分便利,这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悉,老张的震颤症状得到了及时的控制,他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
有这些情况应考虑是特发性震颤 勿与帕金森病混淆
特发性震颤并不可怕,但如不及时治疗,10%—20%的患者将会失去运动能力,因此刘金龙教授呼吁大家要积极重视这一疾病。那么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是特发性震颤呢?
1.只出现手抖这一症状
手抖是特发性震颤的突出表现,但很多人认为手抖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对此,刘金龙教授表示特发性震颤易与帕金森病混淆。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震颤之外,帕金森病还伴有其他症状,如步态障碍等。而特发性震颤只表现为震颤,患者并无其他症状。因此,刘金龙教授表示,如果只出现震颤这一症状,患者应高度考虑是特发性震颤。
2.做特定动作会手抖
同时,刘金龙教授指出,患特发性震颤的人群,其震颤具有动作性、姿势性等特点,即患者特定做某个动作时,手部会出现不受控制地抖动。这种抖动的频率,在动态和静态时相当,只是患者在动态的状态下,其震颤的幅度会更大。
此外,刘金龙教授还补充道,如果是有特发性震颤家族史的人群出现震颤,也应警惕是特发性震颤,以及震颤的病程超过3年者也应怀疑是特发性震颤。但刘金龙教授也指出,在发生震颤之前,如有受外伤者应排除特发性震颤的可能。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