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一届中山医医学影像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间隙,家庭医生在线邀请到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专家、家庭医生在线影像频道杨主编建勇教授接受采访。
以下为访谈实录:
家庭医生在线:家庭医生在线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第一届中山医医学影像论坛的现场,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杨建勇教授做客我们的访谈间。下面我们请杨教授向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并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
杨建勇教授:大家好!各位网友,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的杨建勇医生,希望利用这个平台,给大家有一些学术的交流,谢谢。
家庭医生在线:杨教授,我们很多的网友经常问,为什么医生总是开这么多的检查给我,这些检查到底它有没有用,另外一个是,这些检查有没有辐射?
杨建勇教授:影像学现在是建立在过去所谓的放射学基础上的,有些检查,是需要在有辐射的放射线的基础上,才得到影像的结果,比如说我们传统的平片,传统过去的CT检查扫描,再就是加上一些放射性核素的一些检查,都是有放射性的,放射性当达到一定的剂量的时候,对人体可以造成一些损伤,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现在的医学影像,发展到好多设备,不是利用放射线来进行检查的,比如说现在我们超声检查,比如说我们现在核磁共振的检查,都不是利用放射线来成像的。所以这些检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更安全。
家庭医生在线:杨教授,我们的影像发展它也非常的快,请您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的影像检查跟十年前相比,它有哪些比较大的一些突破?
杨建勇教授:我想最大的突破,就是影像检查的手段、设备比过去多了,过去普通的平面,加普通的断层扫描,可能就差不多了,再就是超声,现在有了CT和核磁共振,而且核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很快,有多种不同的,根据成像的原理发展了很多的成像方式,不同角度的,去探测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过去单纯的解剖发生改变,有病理明显改变的病变能够成像,现在对有些病理结构没有发生很大改变,只有功能改变的一些病变,我们都能够得到一些诊断,比如说心脏收缩功能的诊断,比如说心肌血液灌注的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影像,来进行调查取样来进行诊断。
家庭医生在线:杨教授,其实有很多的一些治疗,原来可能是在临床科室在做的,比如现在有些介入治疗是我们影像介入科这边在做,网友他就会问,如果要做介入手术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哪里会更好?比如说去心内科去做治疗,还是说去影像的介入科做治疗?
杨建勇教授:各个医院、科室部门的分工方式,有点不一样,有比如说心脏的介入,现在也是很成熟,很重要的一个技术了,得放在心脏内科,对于某一些医生,一个治疗小组去进行治疗,也有的可能就在放射科影像科下面进行治疗。病人在做门诊治疗的时候,要向医生进行咨询,应该去哪个部门。但是我们现在的医生,应该都知道哪些方法最适合你,所以由医生给出的一些建议这个比较好。
但是各个医院,有各个医院的差别,其实影像其实越来越重要,原来可能只是一个辅助的科室,现在觉得它其实对一些疾病有诊疗的指导作用。因为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同的期限,不同的时间段,它的治疗对策是不一样的,你处在哪一段,这个疾病的判断,要靠影像学提供一些证据。循证嘛,要了解属于哪一段时间的,在哪一个区哪一个阶段,最适合的方法是什么。
过去就告诉你一个诊断就完了,现在这是不够的,不仅仅要对疾病定性诊断,现在我们希望对疾病的分期,功能状态要做一个评价,最适合做哪些治疗。
最近有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所谓的影像组学,通过影像学的信息分析出来,决定你这个疾病的相应的基因水平的一些差异。这些基因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你这个疾病,跟治疗之间的反应的情况如何,估计他反映好的,那我们就推荐用这种,比较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果它不是很好的,估计它没有很好的反应度的,我们就不推荐这种治疗方法,也就是拿到影像学资料以后,可以帮助医生做正确的选择。
杨建勇教授(左)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
家庭医生在线:现在很热的还有一个AI的技术,很多的网友问,AI是不是有可能会在未来可以很大一部分去取代我们影像科专家的诊断,您觉得这个是怎样?
杨建勇教授:这是一个很热点的学术问题,但是现在我觉得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不管怎么样,这个AI的,这个人工智能的应用,超出了我们过去的、传统的对它的这种期盼,似乎发展很快,但是医学的又有自己的特点,在很多问题上,我估计不是很快的速度,能够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医学,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尤其是医学上,对医学的定义,它除了一种根据你的征象和取证以外,获得疾病的,所谓的这种证据资料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人文关怀的内容,靠人工智能,是很难完成的。还有一个,人是一个有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纯粹生物的背景,去衡量你的疾病,就好多问题上,跟经历的社会背景都有关系的。
所以做一个好的医生,应该从这全方位的去考察疾病,在这个里面,人工智能相对来说,它还需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期待,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现在的任何定论,都是为时过早,还要走一步看一步的。我们希望它作为医学的很好的工具,但是完全取代医学家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可能还不是很现实的事情。
家庭医生在线:如果AI技术有所突破,您预计它会在哪一个方面?
杨建勇教授:这个好像很难判断,可能会在大数据研究方面提供更准确的精度和准度方面,可能提高一些,再提高效率,比如说我们普查体检,我们靠人眼一个个去识别,可能难度大一点,就花费时间多一点。如果交给人工智能,可能帮我们找到一些疾病,但最后的鉴别,可能还得有很多方法,比如说现在影像医学发展这么好,但是我们还是取代不了人工的组织活检,就这个原理。组织活检,拿到病理的东西,甚至拿到基因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更精确的,能够达到诊断的目的。所以人工智能,现在也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期待吧。
家庭医生在线:杨教授,网友很担心,有一些疾病可能要频繁地做检查,几个月做一次,那这个对他的身体损害大吗?会不会诱发癌变?
杨建勇教授:这个问题从两方面去回答,第一个现在目前的检查方法,每一次做检查的剂量,都是在安全剂量以下的。如果对人体损害是主要的,检查收益是次要,那这个检查是不会被用到临床应用的,是不会批准的应用。所以对每一次单一次检查,大家不要有这种包袱,它一定是安全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考虑一下,这个检查值不值得。这个东西,有时候很难回答,可以打个比方,因为你是在了解未知的东西,当你到走到医生面前的时候,医生并不知道你体内发生了什么改变。有两种可能,一种检查完了以后是正常的,一种可能有疾病。当我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要做这个检查,检查出来以后,如果是正常的,没有他所怀疑的问题,也达到了你检查的结果。阴性结果也是结果,大家不要把阴性结果,当成是没有必要的检查,有了这个概念以后,你就不会觉得好像过度检查。
我们作为医生,很专业的去考虑问题,也希望尽量的通过体检问诊,找到问题最主要的方向去,不要走弯路。但是人的认识,它是一个过程,就像我们去对一个案件,进行破案分析以外,你都要收集很多东西,很多收集的东西,可能是没有用的,但你必须收集。如果你没有数据,你拿跟生命跟疾病来比,那个价值损失更大,所以你要把这个花的这几千块钱做一个磁共振检查,要跟你的生命健康来比,你就觉得是值得的。
每个人生活观和认识观,影响了我们的决策,当你尤其是肿瘤的普查,现在是很重要的,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到,肿瘤疾病发病的原理之前,我们没有特效药,所以我们主要的办法还是期待早期发现。肿瘤有时候它不痛又不痒的,没有症状,我们只是归纳出一些所谓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的检查,那这肯定是要花成本的,如果成本花下去了,发现你没有了,那应该是个好事,那我这个钱,应该觉得我花的值得,不要认为没有找到疾病,我的钱是白花的。医生不是算命的,他不能跟你猜测,你患了什么疾病。必须这样来看,我们就能够想得通,有些费用有些资源是必须要这样做的。
家庭医生在线:我们谢谢杨教授,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影像检查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如果是涉及到这样的一些检查,我们也希望网友可以遵医嘱去做对应的检查。感谢杨教授今天来到我们的访谈间,谢谢您。
杨建勇教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