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10日,由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18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在浙江杭州举办。峰会专设六大分论坛,邀请了70多位大咖,吸引了1000余名医疗行业资深人士,共同探讨医联体、新型诊所及健康管理等热点议题。
作为中国第三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引领者,准独角兽企业微脉的创始人裘加林受邀参会,发表了主题为《让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的演讲,分享了他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应用的见解与经验。
从“有”到“用”,
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实践
演讲伊始,裘加林首先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他引用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中的观点做了回答:创新的四大要素是革新的动力、创新的能力、相关的制度支持和对创新的容忍度,而最后一点形成了当前“互联网+”浪潮下创新的最重要的前提。医疗行业需要更多的创新空间、创新机会,这也是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原因。
提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开放度,裘加林把互联网+医疗健康演进总结归纳为4个阶段:
1.0浮云模式,以医-医、医-患沟通平台及社群为基础,其特点是与医院无关,与数据无关;
2.0浮冰模式,以众多地方性挂号平台为代表,其特点是与医院有关,与数据无关,因为并没有同医院的数据、支付进行连接,服务单位是医院;
3.0冰山模式,以城市为单位,在线上不仅可以实现挂号,还可以实现就医支付、医保结算、报告查询、处方查询、接诊医生线上咨询等。它不仅与医院有关,也与数据及支付有关,这种模式实现了本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线上化,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为本地百姓提供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4.0新医疗,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体系。
面对很多医疗机构已实现同类功能产品的质疑,裘加林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和“用”的理论。传统的建设模式由政府或医院买单,重建设,少运营,结果是系统功能都“有”,用户极少,活跃度较低,效率没有提升,服务难以升级。而微脉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则强调了深度运营的重要性。对于如何让人们“用”起来,裘加林解释称,通过打通所有本地化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资源及医生资源,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重心在推广运营,提升医疗服务信任度、多元化,培养了区域内用户“看病上微脉”的就医习惯,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移动信息化水平。
他还补充了一组数据佐证微脉新医疗实践的突破性:在浙江某个常住人口70万的城市中,微脉app注册用户达到20万,今年4月数据显示,微脉在该城市的医疗服务渗透率高达22.38%,俨然已成为当地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微脉在另一个医联体的实践运营中,通过微脉平台实现就医服务人次和支付额占比医联体总量的27%,大大提升了医联体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度。
从“内”到“外”,
以城市为单位的3+1服务闭环
当天,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财新健康点、钛媒体等媒体记者的专访时,裘加林进一步阐述了微脉的基本定位:本地化基于信任的医患服务平台,让医生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不难,让患者得到医疗健康服务不难。
除了将三项基本的院内服务,即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综合支付等互联网化,同时打破空间、时间、服务的限制,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更广泛的场景中,提供诊后院后专属服务、在线咨询、报告解读、在线视频问诊、院外出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多元化的方式,拓展了医生的服务边界;通过面诊问诊等实现了本地医患的沟通,医患之间也建立了强有力的信任链条,形成了微脉提倡的基于医患信任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
在问及微脉的城市布局时,裘加林坦言:“基于中国医疗服务的格局,微脉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以城市为单位,覆盖当地60%以上的医疗机构,才能最大化提高用户覆盖密度及平台认可度,实实在在地为用户和医院提供高效便捷的连接和匹配。注重运营效率与深度,聚焦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让我们在单个城市扎得更深、走得更远。”
目前微脉已覆盖17个省份签约70个城市近500家医院,在已经开通的40多座城市中,用户渗透率超过20%,并已上线了4万名本地医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未来,微脉会依然聚焦于服务中基层,在“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的使命感召下,继续深耕不辍。
在本次峰会上,微脉旗下产品“e脉付”凭借基于统一支付平台的医保脱卡支付创新与实践,与合作伙伴鄂东医疗集团一同摘获“最佳商业保险及创新支付平台”大奖。这项荣誉标志着行业对微脉金融科技创新实力的肯定,是微脉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获得的权威认证,也见证了微脉在基层医疗实践道路上创新赋能、求是务实的不懈努力。
一次史无前例的诺贝尔奖医学峰会,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余位中美院士、... 详情>
2018年3月10日上午九点,由杭州萧山九龙男科医院主办,萧山电视台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