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防治冠心病尤其管好“坏胆固醇”

家庭医生在线 许赫赫 2018/5/30 0:53:29 举报/反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据统计,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脑卒中约1300万,冠心病约1100万。冠心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急性心肌梗死则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祸患积于忽微,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方式,常常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埋下危险的种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荣教授指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冠心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中,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首位因素,吸烟紧随其后。

“坏胆固醇”并不只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常见,但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明显不适,故而不少人明知患了高血脂,也会听之任之,不积极防治。事实上,高血脂危害是持续存在的,尤其合并高血压、高血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进展,最终导致我们熟知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我们常说胆固醇分好坏,从血脂化验报告单来看,一共包括四个主要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致病角度看,“主犯”是胆固醇,特别是LDL-C,而甘油三酯是“从犯”。HDL-C则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确实,血脂有“好坏”之分,同时坏胆固醇不仅仅只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李荣教授

控脂从血脂体检开始 20岁以上至少每5年测1次

一旦血液中“坏胆固醇”增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如果斑块正好在心脏动脉血管壁上,一旦破裂便会堵塞血管,在几分钟内造成心肌坏死、如抢救不及时很可能死亡。李荣教授指出:“定期的血脂检查,熟知自身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血脂的检测很简单,清晨空腹抽血数毫升即可。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一旦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控脂治疗“三个要” !血脂标准需个体化分析

不同人群的血脂正常值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其罹患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高低。风险越高,则血脂应该降得越低。因此,血脂报告单并不是没有箭头就万事大吉。一旦检查发现血管斑块,李荣教授强调一定要尽早尽量做到以下“三个要”:

首先,服用他汀药物,一要做到尽早,由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发布的最新版《血脂管理指南》指出: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指南强调LDL-C应该越低越好,至少应该降到<70mg/dl或者1.8mmol/L;二要做到足量;三要做到长期坚持。

一旦突发心痛大汗淋漓 请尽快拨打120

虽然我国治疗心梗的抢救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但目前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显著改善,许多患者还未接受抢救就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失去生命。这是因为心梗抢救有严格的黄金时间窗,过了4-6小时抢救黄金期,再高超的技术都回天乏力。李荣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此时千万不要等待,一定要拨打120,同时,把门锁打开,给抢救提供时间。患者尽量不要选择自行打车前往医院,这是因为若拨打120,急救在120车辆到达时便已开始,可为患者争取最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

戒烟就从今日起!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明显增加,且吸烟量越多,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就越高。这是因为吸烟影响血脂代谢,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即坏的胆固醇的浓度,使血液变得黏稠,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烟草燃烧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使血管壁变得不光滑,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从而形成血栓。李荣教授呼吁,戒烟就从今日起,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此外,李荣教授强调,日常的饮食健康以及坚持运动对心血管益处良多。患者日常还可食用 田七、丹参、西洋参各2克研粉冲服,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责编:庄闲婷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