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流汗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和机体的活动状态有关系。那么是不是流汗越多越好?
人为什么会流汗?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达到30摄氏度以上时会开始出汗。劳动或运动时,外界环境气温即使在20度以下,也会出汗。汗液分泌量与体热发散的需要是相适应的。
因为天气炎热、大量运动等引起的出汗属于生理性出汗,但是如果不明原因的夜间盗汗、在没有运动和环境温度适宜情况下的出汗属于自汗,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出汗,属于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表现,出汗可加快体热的发散,防止热量在体内积聚;同时正确的出汗可以排毒,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生理性出汗的速度取决于参与活动的汗腺数量和活动强度。人的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都会影响出汗量。
流汗过多好不好?
但是如果流汗流多了,可能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汗液中水份占99%,固体成份1%,固体成份主要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钾和尿素等。汗液中的氯化钠浓度低于血液,出汗时将从血液中抽走大量水分,但是抽走的氯化钠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如果长期大量出汗会造成人体高渗性脱水。剧烈运动过程中,由汗液排出氯化钠的比例增加,汗液的氯化钠浓度可接近血液的浓度,此时不但丢失大量水分,还同时丢失大量氯化钠,引起等渗性脱水,导致人体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