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活动主题为“规律作息,健康睡眠”。近年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受到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然而,在大城市里,加班熬夜、刷手机熬夜、狂欢熬夜、习惯性熬夜等等情况屡见不鲜。睡眠专家提醒,作息混乱是对生物钟的挑战,不仅易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形成睡眠障碍。同时也会造成大脑功能障碍,诱发各种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
潘集阳教授
约90.7%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节律性生理现象,睡眠与觉醒的转换受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调节。简言之,即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然而,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开启了全民熬夜的潮流,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据某项大学生睡眠调研结果显示,约90.7%大学生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其中熬夜最为常见,极少数学生在22点前入睡,且近50%的学生是在24点后才入睡。
今年21岁的大三学生小杨就是其中一位,已习惯晚上熬夜看书和玩网络游戏的他,平时都在凌晨1-2点才睡觉。结果导致白天根本没办法起床去上课,晚上看书也看不进去了,并连续严重旷课2个月,甚至连前不久的期末考试也缺考。
“小杨是患了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这是一种慢性睡眠紊乱,患者睡眠觉醒时间通常推迟≥2小时。此障碍的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0.17%,青少年却达7%-1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睡眠医学中心门诊,就有6.7%-16%失眠患者被诊断为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说。
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睡眠障碍
除了习惯性熬夜的人群,被动熬夜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彤彤是一名30岁的女护士,“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让她疲惫不堪,近半年发现自己上完夜班回来补觉很难入睡,睡眠总时间也比之前缩短,并且总感觉精神不济、想睡眠、工作效率低,容易发脾气,让她很受折磨。
潘集阳教授说,倒班工作会干扰了自然光周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内在的昼夜节律与环境周期不同步,机体不能迅速适应倒班引起的环境变化,因而出现了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叫做倒班工作睡眠觉醒障碍,其发生与年龄增长、性别等相关,尤其是女性朋友较男性更容易患病”。
疾病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出现
当然,导致睡眠障碍的病因除了生理因素、环境要素、精神心理因素,还有疾病因素。
今年81岁的吴奶奶常常丢三落四、找不到想要的东西,忘记要做的重要事情,或者在熟悉的地方迷路,逐渐变得性格暴躁,容易发脾气,总是怀疑有人偷了她的东西,记性也比之前差很多,还常常半夜不睡觉,在房间里找衣服,或者在家里走来走去,白天则睡得比较多。经过相关评估、检验检查后,诊断吴奶奶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目前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
“这种睡眠问题就是疾病所导致,是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潘集阳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即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昼夜节律波动幅度降低或消失;同时,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也会通过影响神经元的活性,进一步加重阿尔茨海默病。许多其他神经系统以及内科疾病,如帕金森病、肝性脑病等,也会导致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另外,潘集阳教授提醒,在这么多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中,电子产品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睡眠障碍者数量的增长与使用iPad等平板电脑有关,因为“这些自发光显示设备造成的短波光辐射已经接近褪黑素抑制的峰值灵敏度”。
睡眠障碍如何“对症下药”?
“一般来说,正常的睡眠时间是7.5个小时,最低不能低于6.5小时”。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潘集阳教授认为必须要找出睡眠障碍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环境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光线幽暗、柔和、床铺等睡具舒适的睡眠环境。
习惯改变引起的睡眠障碍:给予疏导,婉言告知睡眠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与患者共同分析对其睡眠不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其逐步的改变不适应的或不良的睡眠习惯。
心理因素诱发的睡眠障碍:及时解除紧张、焦虑、兴奋、激动、抑郁、思虑等不良的情绪和精神刺激,保持心理的平衡。
此外,还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可适当采用穴位按压、音乐疗法等方法促进睡眠;补充与睡眠有关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钙、镁、铁、锌等;对有睡眠伴随症的睡眠障碍患者,应根据病情积极治疗并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应集中在白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潘集阳教授提醒,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应遵医嘱谨慎使用安眠药,并注意用药反应及安全(睡前上床后给药,避免药物发生作用,造成摔伤等意外),避免长时间使用安眠药产生抗药性。
“睡眠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公共问题,当出现睡眠障碍时,记得要及时到心理门诊或睡眠门诊就诊,以判断病情进行正确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