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因此很多人以酒作为交流媒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已成为餐桌上的口头禅,这就导致嗜酒、酗酒、被动饮酒现象逐渐普遍。大家都知道酒精伤肝,长期酗酒往往能引起一些严重的肝脏疾病。研究成果有频繁过量饮酒习惯的人每周停止饮酒几天,给肝脏“放个假”,将有助于保护身体健康。酒精究竟能对肝脏造成什么损害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酒精性肝损害呢?
据调查,长期嗜酒者中60%-90%有脂肪肝,20%-3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即预示着肝功能损害,肝腹水、静脉曲张,甚至消化道大出血,最后死亡。这并非是骇人听闻,临床上病例确实如此。长期过量饮酒可使口腔、咽喉、食管、胃、胰、肝、大小肠等消化器官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提高。此外,肝脏长期接触乙醇代谢的副产物乙醛具有直接损害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同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氧自由基损害肝细胞,从而造成肝损伤。
此外,过量饮酒不仅会引起脂肪肝,还会引其它酒精性肝病,例如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等类型,长期嗜酒者中60%-90%有脂肪肝,其中40%可能有酒精性肝炎。嗜酒20年以上者中肝硬化的患病率为5%-15%。
一、酒精性肝病的症状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体征可有肥胖、肝脏肿大等。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大量饮酒的病史,表现除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常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且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酒精性肝硬化的早期也没有症状,以后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发热、尿色深、齿龈出血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浮肿、上消化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血清血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二、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在喝酒问题上,有些人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喝白酒对肝脏伤害较重,喝啤酒或黄酒、红酒等对肝脏伤害较轻,因此对这几种酒不必过分限量,畅饮无妨。实际上,不论什么酒,只要喝多了,都会危害肝脏。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方式、性别、遗传、个体差异、营养状况、吸烟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1克酒精相当于25-40毫升的啤酒。8-10毫升的黄酒。5-12毫升的葡萄酒。3-7毫升的保健酒。2-3毫升的白酒。长期过量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连续5年以上)是酒精性肝病发病的前提条件,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是导致嗜酒者肝损害的基本原因。
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小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危害性大。如在短期内饮用大量的乙醇,常可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女性对乙醇较男性敏感,安全的饮酒阈值仅为男性的1/3-1/2,饮酒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若合并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则更增加了饮酒的危险性。国外有研究表明,50度的白酒喝100克,或是喝2瓶啤酒,一周3-5次,持续5年就可以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每天饮酒量160克,连续20年,便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除导致肝脏疾病和癌症外,长期过量饮酒还会使体内酒精含量过高,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导致循环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心脏负担过重,使其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引发急性胃炎甚至形成胃穿孔。影响生殖细胞的存活,使精子发育不健全,形成染色体畸变,发生畸胎和死胎等。每周给肝脏“放个假”可以帮助饮酒者降低因酒精中毒而患致死性疾病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每周让肝脏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就可以在其余的时间里肆无忌惮地过量饮酒。因为每周饮酒量在300克以上的饮酒者,即便每周只有5天饮酒,因高致死性疾病而死亡的几率仍较每月只有少数几天饮酒的人高55%。
三、酒精性肝病的预防
1、减少应酬,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2、戒酒。酒精可抑制肝细胞再生,而戒酒后,轻度受损的肝细胞可以得到恢复。若不能做到戒酒,应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在饮酒后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尤其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3、合理膳食。营养不良、高脂饮食和内脏性肥胖均可促进酒精性肝损害,吃适量的蔬菜、水果。4、禁烟。吸烟可增加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
5、因应酬等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其实,保护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饮酒,如果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酒虫”或有难以推托的酒席,那么不妨每周挑个固定的日子给肝脏“放个假”。除了自己“守规矩”外,也可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同道中人,让肝脏少些负担,多些喘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