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会时有发生。那么,发生心律失常是否都需要治疗呢?
心律失常需要治疗吗?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些就觉得心慌,用—点药可使症状减轻些。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心率每分钟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找医生治疗。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间歇,引起明显头昏或昏厥等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需要治疗。
心律失常会让病人产生喘、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昏等症状,而且严重者使心脏排血量减少,从而影响身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那么心律失常能正常工作吗?
心律失常病人能不能工作取决于患心率失常的严重程度。一般说来,偶然发生的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偶发的期前收缩,对心脏排血量及人体没有多大的影响。阵发性的心动过速的病人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发作过后亦可如常人。还有长期因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病引起的心房纤颤,如果心室率在60~ 70次/分,心功能良好,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对快速的持续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能耐受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频发多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人,不仅不能工作,而且耍积极治疗。必要时要住院,甚至住监护病房进行治疗。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有节律地舒张、收缩,心跳十分规律和整齐,为60~ 100次/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任何部位发生的冲动形成异常或是冲动传导障碍,或者两者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在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据调查发生率为32.2%。平均年龄为47.5岁。由于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已经衰退,容易受到各种损害,尤其是心脏功能的损坏。因此,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4.48%。防止老年人的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尤其重要。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冠心病、高血压、体内电解质紊乱等。提前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对早期的预防和治疗很有利。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年轻人易激动、兴奋、从而交感神经兴奋而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过度劳累,激动,饮酒过量,还可出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出现功能性的1度或2度房性传导阻滞。
2、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
3、出现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如无明显病史,往往症状不重,或明显疲劳后出现症状,多见于心肌炎病人,有的无明确病史。据症状体征考虑是较严重心律失常时,由心肌炎遗留的后遗症所致,或经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的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附加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