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儿童肾结石的发病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始是人们过度盲目给孩子过量补充钙剂有关。既往泌尿系结石仅见于成年人,儿童极其少见,但近年来儿童患肾结石的情况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盲目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有很大的关系。儿童过量补钙与儿童肾结石的发生关系密切。如何对儿童肾结石做到预防呢?
如何预防儿童肾结石?
一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自然环境、遗传、机体代谢异常、营养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能促使上尿路结石的形成,而现在的家长往往会给孩子食用大量的此类食物,如牛奶、巧克力等。此外,相对高温环境,小孩活动减少以及饮水减少也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
尿液中形成结石的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排出量增加是形成肾结石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肾结石可分为含钙肾结石、尿酸结石、感染性结石等,含钙肾结石又以草酸钙和磷酸钙为主,约占全部尿路结石的90%。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否缺钙很关心,常常自行给孩子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长期服用或短期大量地服用使肠道吸收的钙增多,血钙浓度升高,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从尿中排出的钙就会增多。当过量的钙剂和含草酸盐、磷酸盐较多的食物如番茄、菠菜、芹菜、草莓、甜菜、巧克力、豆制品等一起进入人体时,会导致尿中碱性磷酸盐等增多,增加了出现结石的风险。一旦泌尿系发生感染,多余的钙剂难以排出,发生泌尿系结石的可能性就更大。由于孩子缺乏表达能力,泌尿系感染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饮食均衡是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的。如果孩子出现枕部脱发等佝偻病早期症状,真需要补钙时,也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以保证钙的摄入适量。
如果孩子已经患了肾结石,是不是就应该限制孩子钙的摄入量或完全禁钙呢?答案是否定的。有研究表明,低钙饮食降低了尿中钙的含量,但同时也发现尿中草酸盐的浓度升高了,也就是说可能增加了草酸钙结石的发生。现在医学界一致认为,钙剂能和胃肠道中的蔬菜中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草酸盐被胃肠道吸收和经肾排出体外的几率。因此也就减少了结石形成的几率。另外,有日本学者提出“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和组织中的pH>7呈碱性时,结石容易被抑制,而pH<7呈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缺钙时血液偏酸性,合理补钙,血液呈碱性,这样反而不利于结石的形成。因此,肾结石患儿仍需要合理补钙,而不用完全限制钙的摄入。
除了合理补钙外,为了预防结石的形成或再形成,小孩平时还要多饮白开水,多吃黑木耳,少吃鱼肝油,少吃糖,少吃豆制品,而且睡前不宜喝牛奶,虽然牛奶中含色氨酸有助于睡眠,但饮奶后的2~3h是牛奶中的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期,此时人处于睡眠状态,在尿液浓缩的情况下钙通过肾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易形成结石。因此,儿童肾结石患者如要饮牛奶,最好在白天或睡前4~5h饮用。
孩子一旦患上肾结石,有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
1、尿路梗阻:一般可造成梗阻以上部位积水,如下输尿管结石可造成中、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结石的梗阻通常是不完全性梗阻,若双侧输尿管或尿道梗阻则可出现尿闭,严重者发展为尿毒症。 肾积水常见症状体征为腹块、慢性腰背酸胀、难治性顽固性的尿路感染、不明原因的低热,在儿童主要出现间歇性腹块与多尿。在双肾积水肾功能减退时出现贫血。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主要体现为有害物质积累引起的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的贫血和骨病。早期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进入晚期尿毒症阶段后,全身系统都会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2、局部损伤:小结石活动度大,局部损伤较轻。大而固定的结石,可使肾盏、肾盂上皮细胞脱落,出现溃疡、纤维组织增生,以致间质纤维化。移行上皮长期受结石刺激后,可发生鳞状上皮变性,多年后右引起鳞状上皮癌。结石常损伤血管,引起血尿。
3、感染:结石合并的感染,在结石排出或取出前,是很难治愈的。这种感染可发生肾盂肾炎、肾积脓、肾周围炎及肾周围脓肿和膀胱炎等。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可进一步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反复出现的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腰酸痛等。亦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低血钾、低血钠或慢性肾小管性酸中毒。晚期可因肾功能损害而出现尿毒症症状。
4、肾组织为脂肪组织代替:肾结石发生肾盂肾炎时,肾组织破坏后可为脂肪组织所代替。进而导致肾功能下降,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