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但总体来说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个。那么,什么样的人更易患糖尿病呢?冬季又应该如何护理糖尿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4种人尤需注意糖尿病
1、年龄40岁以上的人。4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 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3、肥胖的人。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4、体力活动不足或者有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及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冬季如何护理糖尿病?
起居:早卧晚起洗澡不宜多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的主要特点就是:阴虚燥热,从而导致阴阳两虚。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黄帝内经》里也说“冬三月,此谓闭藏”。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儒家讲燕坐,讲知止;佛家讲禅定。“这些都是强调静,强调藏。”这种“藏”,首先表现在起居上。她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季尤其要注意“早卧晚起,以应冬候”。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认为:“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同时,洗澡也不宜多,浴中最好“不可大汗出”。她说,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临睡前用温水洗足,能活血通络,宣通阳气,并可安神宁心,促使入眠。因此,糖尿病患者睡前可洗足,但手和脚都不宜直接火上烤。”
保暖: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保暖。她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冬保三暖”。
首先是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其次是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第三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要重点保护脚。因为血液循环不良和神经的损伤在冬天易引发冻疮。睡觉时不要用热水袋取暖,可穿上宽松舒适的袜子。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摩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招致化脓性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