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50微升的血液,一键式可完成对12种常见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包括肝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整个检测过程仅需5至10分钟,费用不到100元。”这是东南大学90后团队在癌症检测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随着这项成果在媒体的发酵,一个名为“滴血测癌”的热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癌症预警领域的重大喜讯。然而,这真的意味着如肺癌这样恶性的肿瘤,能像查血糖一样简单预警了吗?国内知名药企齐鲁制药旗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品伊瑞可研发团队首席专家李旭坦言,该项技术并无有效临床意义。
“滴血测癌”系媒体误读
“滴血测癌,其实是媒体的片面化解读。这个研究通过专门检测血液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记者注:一种细胞质蛋白质,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但医学上,肿瘤标志物和肿瘤虽然有关,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对等,肿瘤标志物并不是肿瘤特有的。”
李旭告诉记者,人体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体系,测出肿瘤指标,并不意味着就患有癌症,有些良性疾病也会导致相关指标升高,甚至正常的人体组织中也会存在。换言之,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得了癌,而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也可能正常。
实际上,在滴血测癌走红后,专家们的关注远超普通人群。
“滴血测癌对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但它会让群众形成可怕的错误认知,仅靠肿瘤标志物的粗略检测,判断自己是否患癌,以及患病轻重,从而忽略正常正确的检测和预警。”李旭的担忧,代表了很大一批专业人士的观点。
当前医学技术发展迅猛,但即便如此,也尚无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早期筛查或诊断癌症。临床上,需要肿瘤标志物和CT、磁共振、PET-CT检查,甚至还要取得病人的组织标本,在显微镜底下看到癌细胞才能最终完成癌症的确诊。
因此,李旭建议群众切勿过度解读滴血测癌的作用。“以肺癌为例,比起仅通过血液和生化检查,采取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的筛查和判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据悉,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临床检测肺癌的常规手段,其辐射剂量仅为普通CT的26%,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受辐射剂量,而且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一般的胸片,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
测癌之外,也应关注治疗
无论是滴血测癌在公众层面的集体狂欢,还是在专业领域的质疑重重,它的确切实唤起了很大一部分群众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
采访中,李旭告诉记者,肺癌作为最可预防的癌症,即便早期筛查手段有了长足发展,准确度较之前也有很大提高,但依然有很多患者因为没有按时体检或其它原因,导致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从这个层面上讲,滴血测癌引发的社会关注,对于提高全民肺癌检测意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对于那些错过了早期检测的患者,李旭也建议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服用吉非替尼进行靶向治疗等手段开展科学治疗。“靶向治疗一来可以避免之前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二来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作为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在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合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成效显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救命稻草”。
2010年,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以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临床急需重大抗肿瘤药物品种研发与产业化课题”立项,组织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参照国际标准展开了长达6年的技术攻坚工作,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吉非替尼产品——伊瑞可。
与同类进口药品易瑞沙相比,伊瑞可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加拿大InVentiv公司进行的两次生物等效试验中,均得到了等效性一致,药效完全相同,临床可等同使用的研究结论。不仅如此,由于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品控体系,伊瑞可的成品杂质比易瑞沙更低,药物质量优化,更保障了患者的服用有效性。
而相比易瑞沙的高进口附加值,伊瑞可以自主专利、国内精工生产销售,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费用成本,可以将药品价格控制在1600元左右(记者注:不同地区稍有差异),且进入国家医保范畴,在享受医保50%-90%的报销下,单月费用可低至480-2400元。相比易瑞沙单月7000元人民币的治疗费用,伊瑞可显然更加“亲民”,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也是在保证了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更为经济的选择。
伊瑞可的上市,不仅为国内患者提供了低价优质的靶向治疗药物,将治疗成本大幅降低,让患者治疗可持续性大大加强,更使得低收入和农村的肺癌晚期患者广泛受益,为我国医疗扶贫事业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聚光灯下,滴血验癌最终走下了神坛,但我们也相信,医学需要创新精神。随着癌症检测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癌症的临床控制性将得到跨越式的进步,并在未来被彻底战胜!
通常情况下,口臭是由于口腔清洁不当而形成的异味。但在某些时候,它却可能... 详情>
肺癌到底会不会遗传?相信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家族或者近亲患... 详情>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又是“国际肺癌日”。在这... 详情>
近年来,关于企业家自杀的消息不时传出。公开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