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离你有多远?其实很近。据报道,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而在《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频发的猝死事件虽然导致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但公众对于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医学科学内容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
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核心数据发布仪式
这项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携手腾讯针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展的“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 是首次针对国内互联网用户对于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认知态度所进行的在线调查,共收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8个城市,共计12,247份有效电子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友都听闻过心脏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但对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知识却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参与网友不知道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防;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预防方法知晓率更低,超过94%的网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专家提醒,对于心脏性猝死,请记住这些易被忽视的生死信息。
黄从新教授、张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华伟教授
53%的网友
不知道曾发生心脏骤停并被抢救回来的人更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心脏性猝死对于大部分受访网友不是陌生的词汇,多数表示曾经浏览过相关新闻报道,并能从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些对于心脏性猝死的认知观念:超四成网友认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过无法缓解的极度压力或疲惫感,自我判断应该被列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工作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长较长,自述经常熬夜的被调查者,其职业分类多集中在广告媒体、市场营销及互联网周边产业等细分行业。针对参与调查的网民所属地域来源区分“面对心脏性猝死的危机感”排名中,广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紧随其后。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介绍:“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从此次调研结果发现,很多网民会认为加班熬夜是导致猝死高发的直接原因,但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晓率极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心力衰竭(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者、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者。此外,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后被抢救过来的人群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性很大,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预防,早治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53%的人不知道曾经发生心脏骤停并被抢救回来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这些人群如果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再次被抢救回来的几率只有1%。
39%的网友
不知道心脏性猝死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是可防可治。
此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大众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防治知识了解远远不够:近四成(39%)的网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预防,绝大多数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脏性猝死,54%的参与者不了解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内。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指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脑部等重要脏器就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心脏骤停大于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大于10分钟将脑死亡。
94%的网友
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心脏性猝死。
由于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迅速、无法预测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当猝死发生时患者会失去意识,无法自救也不能求救,因此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表示,心脏性猝死可预防,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被认为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然而超过94%的调研参与者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预防心脏性猝死。
“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相当于在身体内安置了一台除颤仪,在患者突然发生室速或室颤时能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关键时刻实现‘自我急救’,主动预防和保护患者。” 华伟教授说:“目前,相关医学指南中均指出:有过心脏骤停史的患者、遭遇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射血分数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EF值代表每次心跳时心脏泵出血液的百分比,EF值越小,表示心脏泵血能力越弱),都建议植入ICD以预防发生心脏性猝死。有过心梗、心衰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有低EF值的患者应及早去各医院心内科或心律失常门诊就诊。
遗憾的是,我国每年ICD植入量仅3000台左右,相对每年54万因心脏性猝死的发病人数来说,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和美国20万左右的ICD年植入量相比,更是相差巨大。“知晓率太低,是我国现阶段ICD植入量过低的主要问题,当然,价格也是一个因素。”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强调,一定要加强ICD植入临床价值的推广,让更多医生和患者能够认识到ICD植入在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除此之外,王景峰教授也强调:“区域急救网络的建设和对于高危人群的心律转复除颤治疗对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有重大的意义。以广州越秀区为例,多年前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4.9万常驻居民进行发病情况监测,发现各种原因死亡共计821例,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的8.5%,随着近年来广州市各中心医院心血管专科院内外心脏骤停绿色通道的开通和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对于猝死预防救治认识的逐步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系统的逐步健全,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及时就诊提供了可能。”
对于网友来说,除了熟知急救常识,预防非常重要,筛查高危患者,并给予有效措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要环节。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