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冻伤后,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以身边皮肤感觉正常的人手部能耐受为度(不超过40.5℃),以免烫伤已失去知觉的皮肤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暂时不要自行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一旦再次冷冻进一步使组织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保持清洁干燥,用清洁棉质衣物包裹保护,并尽可能保持全身保暖,然后立即送专科医院救治。
抵达医院后,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需行多普勒血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明确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受损情况,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冻伤创面早期可给予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并湿敷包扎,在坏死组织逐渐溶脱的过程中,可应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增加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伤后早期,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静脉滴注补液,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并给予改善微循环的系列治疗,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深度冻伤会导致肢体远端坏死,但坏死界限的明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不主张过早的清创手术,后期可根据创面情况择期手术,封闭伤口。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