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处于冻结状态的患部皮肤冰冷,呈灰、白色或蜡样,触之发硬无弹性,可根据以下临床指征对轻或重度冻伤进行估计。寒冷引起的冻伤以四肢和面部局部组织损伤多见,局部冻伤可分为四度,一、二度为轻度冻伤,三、四度为重度冻伤。轻度冻伤区外表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有明显的充血和水肿,甚至水疱,主要是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冻伤常出现在手指、足趾、耳郭及鼻尖等末梢循环易受影响的部位,其他部位受寒时也可发生冻伤。冻伤局部皮肤冰冷、苍白或花斑色、疼痛、麻木、肿胀感。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类似I度烧伤),局部红、肿、热、痒、痛。数日后表皮干脱而愈,不留疤痕。
Ⅱ度冻伤:伤及真皮层(类似浅Ⅱ度烧伤),局部红肿明显,且有水疱形成,无感染,2~3周后脱痂愈合,愈合后留有少许疤痕。并发感染创面有溃破者,愈后疤痕更严重。
Ⅲ度冻伤:复温后肢体可明显水肿,肤色紫红、青蓝,皮肤温度较低,甚至接近于室温。伤部皮肤感觉迟钝,甚至消失,自觉疼痛较Ⅱ度强烈。多数有水疱出现,疱较小,且常不分布到足趾、手指端,疱壁较厚,疱液为血性,早期呈红色,癌底呈灰白或污秽色,随后疱液转为褐色甚至黑色。出现血性水疱是Ⅲ度冻伤与Ⅱ度冻伤的重要区别。由于伤及皮下甚至其下的组织,伤部逐渐形成较厚而硬的黑色痂皮,较难脱落。对于肢体某段深部均已坏死的患部,该部炎症反应可能不很明显,肿胀较轻,不生水疱或仅有少数小血疱,感觉消失,随着坏死组织水分不断蒸发,冻后2~6周该部变干、变黑,终将脱落。坏死部的分界线在复温后约2周即有可能出现,但残端的自动脱落要迁延较长时间,甚至需2个月或更久。重度冻伤的肢体中,通常是各度冻伤并存,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加重。
Ⅳ度:冻伤累及肌肉,甚至骨骼,是最严重的一种冻伤,可以发生干性坏疽,若处理护理不当可转为湿性坏疽,常留伤残及功能障碍。由于坏死的肢端脱落后成为残肢,故可造成残疾。四度冻伤一般由前三度进行性加重而致。
冻疮是在冻伤前,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的疼痛和烧灼感。冻疮是由于暴露在严寒的环境中引起的,有时甚至气温不很低也可引起。不易治疗,而且可以持续很多年。好发于冷防护较差的部位,如足、指(趾)、耳、鼻、颊。受累部位初期出现麻刺、烧灼感或钝痛,随之发生皮肤蜡样苍白、变硬和感觉缺失,肿胀仅在复温后迅速出现。组织损伤的范围与程度在复温后比较明显。轻者仅出现红斑、水肿和轻微疼痛,持续数小时;重者出现水疱、皮肤或深部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