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M2.5?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减少PM2.5的危害?相关专家为大家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
PM2.5:可入肺颗粒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是灰霾天气元凶 成都本月将启动监测
据成都市环保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城市中常见的灰霾天气,PM2.5往往是主因。这些还不到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空气中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能进入上呼吸道,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则可深入到支气管和肺泡。”
据介绍,目前,可吸入颗粒是成都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和经过烧烤、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秸秆等燃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等。
“成都的天气总是雾蒙蒙的,是不是空气质量不好、大气污染严重呢?”随着PM2.5的概念逐渐被灌输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也产生了担忧。实际上,天气“雾蒙蒙”并非都是“污染天”,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空气质量是否污染,得靠科学仪器监测出来。“国家已出台了PM2.5的测定技术规范,成都市从本月起将启动对PM2.5的监测,将在中心城区内选择两个监测点位试点监测。”据悉,国家目前正在就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PM2.5监测尚处于试点阶段,市环保局暂时不会公布监测数据,标准一经出台,将扩大监测范围并作为常规数据予以公布,“监测范围至少会覆盖到7个国控监测点位。”
国内公交车尾气排放高度 正好让人吸入PM2.5
专家介绍说,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为PM2.5。直接排放来自于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为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等。
“我们国家的公交车、大型汽车的设计,就让PM2.5正好漂浮在我们能吸入到的高度。”四川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金洪是呼吸疾病的专家,对PM2.5也颇有研究。他表示,目前国内的公交车等大车的排气管是在车尾的下方,而排出的汽车尾气产生的PM2.5颗粒物往上漂浮时,就聚集在一般正常人的高度上,这样让人无形中吸入了PM2.5。而他发现,在美国公交车的排气管设计是“朝天开”,就像烟囱一样,设置在左上角或右上角,“这样加上公交车的高度,至少在2米以上,这样就避开了部分汽车尾气。”金教授还提醒大家,戴口罩只能阻挡PM2.5以上的颗粒,对PM2.5本身并没多大作用。
PM2.5可进入肺泡 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PM2.5虽然个头小,但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表示,这个大小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钟南山说:“5微米以上的颗粒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微米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钟南山表示,对人体危害#!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话,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
“PM2.5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特别对肺部有较大影响,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慢阻肺、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疾病。”金洪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