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血糖值会受到很大因素的影响,血糖变化了,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也要随着变化。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呢?下面列举了6种情况,来看看吧。
六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最近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首先要控制在7%以下,进一步达到6.5%以下。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说明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2、空腹血糖异常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左右。若空腹血糖异常往往需要调整睡前的胰岛素剂量。
3、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应控制在8.0毫摩/升左右。餐后血糖升高大多与进食过多或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有关。
4、发生低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出冷汗、心悸等),有条件的话,应及时检测血糖并进食,在饮食与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应减少胰岛素的剂量。
5、饮食和运动变化糖尿病患者规律饮食和运动是很重要的,饮食和运动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特别是在减少进食或运动量增加时应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6、合并其他疾病当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时,血糖常会有波动,需通过血糖检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特别是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血糖会难以控制,胰岛素剂量往往需要增加。总结:胰岛素治疗开始阶段,全部使用短效胰岛素,便于调整剂量。只有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稳定后,才可根据需要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需注意三问题
1、疼痛
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您如果询问一百个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恐怕有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注射胰岛素的疼痛感非常轻微!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因此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其疼痛感也比其他药物注射或疫苗接种轻微得多。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假如出现疼痛特别明显的情况,有可能是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这时如果疼痛还能忍受,您可以迅速注射完毕拔针;假如疼痛无法忍受,那您应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言,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方便。
2、低血糖
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很常见的,尤其在餐前和夜间,但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与口服降血糖药物相比常比较轻,危害性较小,多数通过两餐间或睡前加餐可预防或避免。
3、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怎么选择胰岛素的剂量?
一般来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而餐时胰岛素的剂量主要是根据餐后2小时的血糖来进行调整,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将下一餐前的血糖值考虑在内。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己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 整胰岛素的种类和剂量,特别是在饮食和运动量有改变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调整避免低血糖反应及高血糖状况。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胰岛素剂量的选择: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旦诊断明确,即开始胰岛素治疗。首先固定一日3餐的饮食量,胰岛素用量从小剂量开始。10岁以下糖尿病儿童,每kg体重每日0.5~1.0U,全日剂量不超过20U,分3次于每次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例如早餐前8U,午餐前4U,晚餐前6U。观察四段尿糖,1~2天即可根据尿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尿糖(+)为满意,不要求每次尿糖(-)。11~18岁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初始剂量每kg体重每日1.0~1.5U,一般全日剂量不超过40U,分3次于每次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观察尿糖,2~3天后调整剂量。对于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既要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又要避免低血糖反应。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里病人大多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甚而有抵抗,因此在需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在严格控制饮食、体重的基础上根据血糖水平确定胰岛素的初始剂量。
若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餐后血糖<13.9mmol/L(250mg/dl),全日胰岛素剂量可给20~30U,分3次于餐前皮下注射。若空腹血糖11.1~16.7mmol/L(200~300mg/dl),餐后血糖>16.7mmol /L(300mg/dl),全日胰岛素剂量30~40U,分3次餐前皮下注射。
对于60岁以上及有明显心脏病及肾病的糖尿病者,如没有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初始剂量以偏小为好,以免发生低血糖。一般可以8、4、6U分别于早、中、晚餐前15~20分钟皮下注射。以后根据血、尿糖逐渐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尿糖逐步趋向正常。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了吧,糖友要谨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