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产妇因疼痛难忍跳楼的悲剧引起了广泛关注。疼痛,一直是患者关心的重要问题,同时疼痛管理也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课题。人工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的大手术,不免有很多患者担心如此大开大合的“切皮、割肉、锯骨头”会疼痛难忍,甚至因此迟迟不敢手术,延误了治疗。
据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自2012年建设无痛病房以来,一直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指导进行多模式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疼痛轻微,手术当天或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健就为大家揭开关节置换术的疼痛管理。
手术带来的疼痛有三种
手术会带来疼痛是必然的。王健副主任医师介绍,按发生机制来讲,手术疼痛可以伤害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性疼痛是手术损伤直接作用于神经,来源于损伤;炎症性疼痛是局部组织损伤后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疼痛,来源于手术部位的组织;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损伤和炎症导致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的疼痛,这时的组织可能无炎症,且损伤愈合了,疼痛则来源于神经本身。”
一般术后急性疼痛是损伤性疼痛为主,而慢性疼痛是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王健副主任医师指出,三种疼痛原理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尤其是用药的差异。医生只有深刻理解了手术疼痛,才能对症下药,实现良好的镇痛。
痛得厉害时才开始镇痛是误区
不少人认为,手术前后不需要一直用镇痛药,什么时候痛了,或者痛的厉害了,再吃个去痛片,打个止痛针就好。王健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种观念是疼痛管理最常见的误区。同时,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居高不下。
“只要是做了手术,就会造成了组织损伤,也可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作用是全身的,除导致疼痛之外,还会影响切口的愈合,造成神经病理性改变引发慢性疼痛,并增加血栓栓塞、心脑血管意外、应激性胃溃疡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他表示,疼痛不明显的时候,应用抗炎镇痛药是有益的。
另外,他还指出,因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组织损伤之后的炎症反应,使痛觉神经更敏感,更容易产生爆发性疼痛,在疼痛不明显时甚至术前就开始用镇痛药,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的水平,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提高感受到痛觉的阈值,让病人不容易感到疼痛。
“阶梯式”疼痛的控制,不会导致药物上瘾
镇痛药吃多了会上瘾吗?这也是很多患者担心的问题。王健副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镇痛药分为很多种,不是所有种类都具有成瘾性,规范的使用可以使成瘾风险降到很低。
“例如西乐葆、安康信、特耐、扶他林之类,属于抗炎镇痛药,目前不认为具有成瘾性;而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以及类阿片类药物曲马多,确实具有不同程度的成瘾性的。”但王健也表示,药物有成瘾性,不代表吃了一定会上瘾。他指出,在当前的镇痛理念下,疼痛的控制是“阶梯式”的,疼痛不严重到一定程度不会用到那些有成瘾性的药。
他解释,该科室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要经过临床的摸索和总结,目前采用的是“多模式镇痛”的镇痛方式,也是目前最正确的镇痛方式。该方式基于对疼痛机制的深刻理解,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根据疼痛的发生机制,同时用几种不同的药物镇痛,成瘾性药物只是其中之一,这样一来剂量往往用得很小,在该科室的病房和门诊,几乎没有见到镇痛药成瘾的患者。
另外,他表示值得提醒的是,疼痛不只是局部的不适,它对患者全身各器官系统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被世界卫生组织成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外的“第五项生命体征”,因此,医生需要合理的使用镇痛药物。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