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诞生不久,很多父母都会自然而然地抚摸宝宝的后背,或者用手指轻揉宝宝的小脚丫。其实,这种父母与婴儿的皮肤接触就是一种按摩。那么要给宝宝按摩有什么手法吗?给宝宝按摩又有哪些误区?
小儿按摩手法
1、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 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天柱穴按摩
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 激。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4、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5、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小儿按摩误区
1、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
2、宝宝和成人的推拿穴位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事实上,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疗法中一个独立的体系。
3、推拿的环境不合适
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声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其次,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