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和闭塞,导致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引起的足部感觉缺乏和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那么,糖尿病足应该如何治疗呢?药物治疗有什么妙招呢?
糖尿病足治疗应内外兼修
以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清创为主,但由于引起足部溃疡的根本原因——下肢血管狭窄闭塞未能解决,往往“治标不治本”,疗效不理想,截肢率很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伤痛。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足有了全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内”“外”兼修的综合治疗模式改变了以往隔靴搔痒般治疗的尴尬。所谓“内”修,就是修“血管”,从引起足部溃疡的源头着手,通过疏通狭窄闭塞的血管,改善病灶处的血供,增强局部的抵抗力,从而促进创面的生长。令人欣喜的是,现代医学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疏通血管不再需要创伤性和风险性极大的开放手术,只需要通过微创的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就可达到。这种技术只需要在股动脉(大腿根部)扎一针,应用一些特殊的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血管,对狭窄甚至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必要时再植入金属支架。整个过程在局麻下进行,创伤小,基本无痛苦,对身体条件要求相对不高,高龄患者也能接受。
在疏通血管的基础上,对感染灶进行清创,首先利用“水刀”(一种特殊的刮刀)修剪溃疡处的坏死组织,然后使用医用“海绵”“薄膜”覆盖封闭创面,再连接便携式负压装置持续吸引,必要时重复修剪创面,1-2个疗程后打开伤口并定期换药,外敷特殊的膏药和敷料。在上述的一站式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溃疡灶可逐渐缩小并最终达到完全愈合。
糖尿病足药物治疗
糖尿病足病变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治疗糖尿病足一般选择在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内治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特色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药泡足熏洗寒凝血淤,脉络阻滞型局部疮面中药熏洗法选用桂枝、附子、忍冬藤、丹参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药物;温热下注,淤血内阻型选用黄柏、黄连、乳香、没药、赤芍药、红花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药物;热毒炽盛,阴伤血淤型可选用大黄、黄柏、蒲公英、忍冬藤、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气阴两虚,精伤血淤型可选用黄芪、川芎、当归、血竭、儿茶等益气活血,敛疮生肌药物。中药外敷对未发生溃疡的糖尿病足患者选用消炎膏局部外敷;对已发生皮肤破溃和感染的患者局部用中药提脓丹、生肌散及消炎膏油纱条外敷。
拂痛外洗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克,吴茱萸、艾叶、海桐皮各15克,川断、独活、羌活、防风各10克,川红花、当归尾、荆芥各6克,细辛5克,生葱4条(全株洗净)切碎,米酒、米醋各30克。
功效:活血,通络,生新。
用法:将药液煎成2000毫升,分两次,每次用1000毫升,药液不重复使用。药液的第一种使用方法熏洗法:适用于糖尿病足0级(指无开放性病变,但有明显供血不足)。测药液温度40℃,浸洗患足及下肢20分钟。水温下降时,可随时加温,使药液保持温度。每天2次。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到踝关节或膝关节以上部位。药液的第二种使用方法湿敷法:适用于有开放性伤口需要避开伤口者。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趁热摊敷在患处,注意不要烫伤,另用一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持续淋渍20分钟。
传统的中医治疗,引起没什么副作用从而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但是中医治疗也有像治疗面窄,疗效慢等一些特点。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比较严重的患者还是要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病情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足。